题目
题型:崇明县一模难度:来源:
(1)例如:第二周期的Be与第三周期Al.
①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碱性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
②Be 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与足量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物质的化学键键能是指气态原子间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如H(g)+I(g)→H-I(g)+297kJ H-I的键能为297kJ/mol,也可以理解为破开1mol H-I 键需要吸收297kJ的热量.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
键能(kJ/mol) | 键能(kJ/mol) | 键能(kJ/mol) | |||
H-H | 436 | C-Cl | 243 | H-Cl | 432 |
Cl-Cl | 330 | C-I | 218 | C-F | 427 |
C-O | 347 | H-O | 464 | H-F | 565 |
选项 | 现象:沸点H2O>H2S | 原理:键能H-O>H-S | 原理对现象的解释 | ||
A | 正确 | 正确 | 可以 | ||
B | 错误 | 正确 | |||
C | 正确 | 错误 | |||
D | 正确 | 正确 | 不可以 | ||
(1)①Al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3,Al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1; 氢氧化铝在碱性溶液中发生酸式电离,电离出偏铝酸根、氢离子,同时生成水,电离方程式为Al(OH)3⇌AlO2-+H++H2O, 故答案为:3s23p1;Al(OH)3⇌AlO2-+H++H2O; ②Be处于第ⅡA族,氧化物中Be为+2价,氧化物化学式为BeO,Be(OH)2的性质与氢氧化铝类似,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BeO2、H2O,方程式为Be(OH)2+2NaOH=Na2BeO2+H2O,与盐酸反应生成BeCl2、H2O,方程式为:Be(OH)2+2HCl=BeCl2+H2O, 故答案为:BeO;Be(OH)2+2NaOH=Na2BeO2+H2O;Be(OH)2+2HCl=BeCl2+H2O; (2)①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物质的稳定性越强,由表中数据可知,键能C-Cl<C-F,故CCl4的稳定性小于CF4 的稳定性,故答案为:小于; ②同主族自上而下,卤原子半径增大,故C-X(X代表卤原子)键能减小,键能越小化学键越不稳定,卤代烃在同样条件下发生碱性水解越容易进行,反应活性越大,故反应活性RI>RBr>RCl>RF,故答案为:RI>RBr>RCl>RF; ③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常温下水为液体,硫化氢为气体,水的沸点更高,与键能无关,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键能H-O>H-S,故选D. | |||||
通过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可以比较金属还原性的强弱,通过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也可以比较非金属氧化性的强弱. 实验一:说明氯的氧化性强于碘. Ⅰ.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新制氯水,振荡,CCl4层变成紫色.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Cl4层变紫色的原因______ Ⅱ.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 CCl4层最后变成无色的原理如下,完成并配平该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I2+____________→______HIO3+____________ Ⅲ.氯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实验二:说明氯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氮元素 下面装置(烧瓶内已无空气)能实现Cl2置换N2的反应,请回答: 通入 Cl2 后: Ⅰ.现象一:烧瓶中会出现白烟.白烟的成分是______. Ⅱ.现象二:形成喷泉,NaOH溶液进入烧瓶.烧瓶内压强减小的原因是______. 写出NaOH在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Ⅲ.除上述现象外,能说明有N2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 |||||
I.X、W、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的4倍,X、Y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 (1)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2)Z单质与石灰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Y的气态氢化物通入FeCl3溶液中,有Y单质析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W-Y高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它以熔融的W、Y单质为两极,两极之间通过固体电解质传递W+离子.电池反应为16W(l)+nY8(l)
放电时,W+离子向______极移动;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Ⅱ.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B、C三种气体,发生反应xA+yB⇌zC,恒温下,通过压缩容器体积改变压强,分别测得A的平衡浓度如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