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 图A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B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6分)(2)画出B所在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A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B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6分)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2分)
(3) 简述图B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6分)
答案

(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
(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和冬季受西风带交替控制。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形可知A气压带在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纬度较低,终年高温;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
(2) B所在风带为东北信风带,其风向为东北风。
(3)C为地中海,沿岸气候为地中海式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和冬季受西风带交替控制。
核心考点
试题【图A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B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6分)(2)画出B所在风】;主要考察你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迎岸风。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风向①~④中,形成原因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有关风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海域的洋流流向,受②风向影响显著
B.乙海域受③风向影响,海水上泛而利于渔场形成
C.丙地在④风向盛行的季节,草原茂盛
D.丁地全年受”⑤风向的控制,光热充足
小题3:在北京的小红与在纽约(西五区)的小明于北京时间5月4日22时结束在网上交谈,并相约于纽约时间5月4日23时再谈。他们两次网上交谈的时间间隔是(    )
A.1小时B.13小时C.14小时D.25小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图中的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数据表示纬度数。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小题2:下列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60°的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乙表示的是     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判断理由是                      
(3)图甲中B处是________风带,与图乙中________处(a或b)的风向一致。图甲中C处是________气压带,D处是________风带。
(4) N气压带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E气压带的成因为_______________ (动力或热力)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某山脉18℃等温线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题。

小题1:该山脉的走向为(     ) 
A.西北—东南走向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D.东西走向
小题2:该山脉最有可能是(     )
A.台湾山脉B.大分水岭
C.马达加斯加岛北部山脉D.乌拉尔山
小题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受沿岸暖流的影响,等温线分布高度大于B地
B.18℃等温线在A、B处分布的差异,主要是森林覆盖率的差异导致的
C.1000米处A侧气温比B侧高,是因A侧纬度低
D.B侧受暖空气影响强,导致B侧1000米气温与A侧1200米气温相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小题2: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