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低碳经济 ”下列做法既符合该主题又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的是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低碳经济 ”下列做法既符合该主题又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的是                                        
A.禁止发展高耗能产业
B.毁林开荒
C.禁止使用煤等燃料
D.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发展新能源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二氧化碳吸收减少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发展新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核心考点
试题【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低碳经济 ”下列做法既符合该主题又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的是                                   】;主要考察你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下面是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模式一:小商品经营 → 个体私营企业 → 工业化 → 城市化
模式二:大城市扩散 → 乡镇企业发展 → 工业化 → 城市化
模式三: 沿边开放 → 边贸发展 → 城市化
模式四:森林、矿产资源开发 →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 → 工业化 → 城市化
小题1:四种模式中,以政策为动力推进城市化的是
A.模式一B.模式二C.模式三D.模式四
小题2:下列地区中符合模式四的是
A.苏南地区B.浙江温州C.云南德宏D.东北地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28~31日,以“深化合作、共谋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福州隆重开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将扩大核心区的辐射能力,有效实现梯度转移,直接推动中、西部若干省区的经济发展,营造区域经济共生多赢的格局。
材料二:泛珠三角地区示意图。

材料三:珠三角三大产业结构示意图。

(1)泛珠三角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珠三角地区的特色农业各是什么?(2分)
(2)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在经济区位、资源、产业结构上差异显著,互补性强。试从以上几方面分析泛珠三角合作的有利条件。(3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珠三角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第二产业应如何调整布局优化升级?(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福建省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和福建省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中心目标就是发展福建经济,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为将来全面实现两岸“三通”,建设台湾海峡两岸经济圈奠定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向西延伸到南平、三明、龙岩的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与陆地。
材料三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示意图。

(1)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有何特征?为什么这样分布?(4分)
(2)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请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加以说明。(3分)
(3)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实施“对外开放,对内联结,山海协作”的战略,分析福建省实施这一战略的有利条件。(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资料二:
表一、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

表二 2004年广东省各地带工业化指标

资料三: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套活动厦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下图是两类国家产业发展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图。

(1)根据资料一,说明1980—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6分)
(2)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的       阶段,分析其工业化迅速推进的原因。(8分)
(3)从资料三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
比较左图与右图,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1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西三角经济圈”是指重庆联合成都和西安,建立以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该区域大致包括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20-30万平方公里,包含约50座城市。目前经济圈经济总量近1.2万亿,约占西部经济总量的20%。
材料二:道路不便曾是阻碍西三角发展的主要因素,下图是西部已建或正在规划交通图

(1)简述“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8分)
(2)材料二所示交通线呈东多西少分布,请从西部分析影响此布局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
(3)试论述我国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意义(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