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四川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B.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
C.欧洲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趋势与甲国相似
D.目前老年人口的比率乙国高于甲国
B.乙国人口增长快,原因是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出生率升高
C.甲国人口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青壮年劳动力不足
D.乙国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答案
2、C
核心考点
试题【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B.20世纪初期,乙国】;主要考察你对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B.2
C.3
D.4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B.乙
C.丙
D.甲和乙
B.曲线B为发达国家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C.曲线C为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年龄系数
D.曲线D为发展中国家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B.2020年和2050年
C.1998年和2020年
D.2030年和2050年
B.乙
C.丙
D.丁
B.乙
C.丙
D.丁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人口_____________,计算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处于人口增长模式“高低高”阶段的是________(填字母),目前主要分布的地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填字母)。
(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即位于图中阶段________(填字母),这一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请说明我国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国东部
C.拉丁美洲
D.中国西部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最新试题
- 11517年,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教皇要求他“撤回错误观点”,否则将被教会开除。但路德认为《圣经》中的话比教皇更重要,
-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x3+x3=2x6;B.x3·x2=x5;C.(-3x3)2=3x6;D.x6÷x2=x3
- 3这是一首流行于美国的歌曲:“我希望站在满是棉花的土地上/古老的时光难以忘怀/看吧看吧尽情地看吧/迪克西的土地是我出生的地
- 4已知函数f(x)=log12(x+1),当点P(x0,y0)在函数y=f(x)的图象上移动时,点Q(x0-t+12,y0
- 5要想在显微镜下找到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最好的依据是[ ]A.寻找较粗的血管 B.寻找较细的血管 C.寻找血流速
-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诸子散文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著作,其中包括儒家的《论语
- 7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该烃的分子式可以是( )A.C3H8B.C4H10C.C5H12D.C6H1
- 8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互相垂直平分于点O,设AC=2a,BD=2b,请推导这个四边形的性质.(至少3条)
- 9《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Many people watched the lift-off of the space shut
热门考点
- 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益处(好处) 延年益寿(延长寿命,增加岁数) 益友(对自己思
-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家中的电视遥控器是靠______来对电视机进行控制的.
-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A—D四地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 A_______________,B___
- 4的展开式中?x5的系数为_____
- 5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焦耳”作为单位的是[ ]A.电流 B.电压 C.电阻
- 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
- 7按其溯源,我们现在所用的汉语拼音,应属于下列哪种文字: [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腓尼基文字D、甲骨文
- 8已知A(2,-1),B(3,1),若AB与向量a平行且方向相反,则a的坐标可以是( )A.(1,12)B.(2,1)C
- 9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刹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s=24t-6t2(m),则它在3s内的平均速度为(
- 10如图,某一时刻垂直于地面的大楼AC的影子一部分在地上(BC),另一部分在斜坡上(BD).已知坡角∠DBE=45°,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