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B.我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C.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近年来,中央启动最大规模对口援疆计划,确保2020年新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2011年,19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亿,同时中央投入资金将数倍】;主要考察你对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一国两制的方针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②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截至2011年1月3日,19省市1600余名援疆干部踏上了新疆这片热土,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拉开帷幕,使受援地各族群众感受到了中华“大家庭”的温暖。
【客观分析】(1)根据材料,说明当前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具备的有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度探究】(2)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C.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支持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最新试题
- 1下列关于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汉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B.英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伊
- 2对分离与提纯海水流程的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得粗盐B.粗盐提纯为较纯净食盐晶体的操作为
- 3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今天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根据经济社会情况的发展
- 4“嫦娥一号”卫星从38万千米外的月球轨道上传回月表图象信息,该信息传回地球的载体是 [ ]A.超声波 B.电
- 5教材中给出了(a)2=a的结论,张宇同学认为a2=a的结论也成立,请你举一个反例反驳一下.______.
- 6“麻雀虽小,五脏具全”,生物体内存在不同的结构是由于细胞( )的结果。A.生长B.分裂C.分化D.癌变
- 7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和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
- 8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为丛驱爵者,鹊也B.苟为不畜,终身不得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D.蚤起
- 9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地理特征的相同之处有A.位于相同温度带B.都是旱涝灾害频发区C.位于相同干湿地区D.都有商品棉基地
- 10仔细观察下表并分析,推动19世纪初期英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A、
热门考点
- 1The book _ John"s. There is his name on it.
- 2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黑字的注音依次填在横线上。 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千年文化底蕴的深厚积
- 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 ]①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保证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③公平与
- 4如图所示,玻璃筒下端扎有橡皮膜,内放有一定量的水后,橡皮膜向外凸起.当将玻璃管慢慢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橡皮膜恢复原状,
- 5绝对值最小的实数是 .
- 6设抛物线上与点A(6,0)距离最近的点为N,点N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差为c。已知函数f(x)=ax3+bx2-3x+c在x
- 7若单项式3x2y5与-2x1-my3n-1是同类项,则mn=______.
- 8Do you want to be successful in everything you do? If so, th
- 9若(x-15)n的展开式中的第三项系数等于3,则n等于______.
- 10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小题1:寡助之至,__________;多助之至,___________。(《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