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环境国策 >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在一些公共场所,学校、火车站、广场、大街上总是会见到有人随手乱扔垃圾,垃圾的处理也成了一个令人十分头疼的事情。对于垃圾...
题目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在一些公共场所,学校、火车站、广场、大街上总是会见到有人随手乱扔垃圾,垃圾的处理也成了一个令人十分头疼的事情。对于垃圾的处理,某校七年级(3)班的同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小强同学:“世界上本无垃圾,所谓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小军说:“要战胜垃圾,首先必须战胜自己。”
请回答:
(1)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位同学的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就垃圾的处理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强的意思是垃圾还可以再利用,也是一种资源。小军说的是处理垃圾,解决垃圾给我们带来的问题,关键是战胜我们自己在认识上的误区和生活中不良习惯。
(2)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立法,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垃圾处理问题;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堆放,对其中部分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利用垃圾焚烧处理后的残渣制作建筑材料等等。(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在一些公共场所,学校、火车站、广场、大街上总是会见到有人随手乱扔垃圾,垃圾的处理也成了一个令人十分头疼的事情。对于垃圾】;主要考察你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环境国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小亮家准备搬进新居,需要购置冰箱、空调等家庭生活用具。小亮和几个同学来到一家电器商店进行考察,下表是他们了解到的相关信息:

相关链接
※低碳经济,简言之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
※低碳生活,就是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
(1)根据低碳生活的要求,你认为小亮家应购买哪款冰箱?请你用两个具体实例对小亮家其它生活用具的购置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国家对节能产品给予补贴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流行的低碳生活方式,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5月16日出台的《郴州市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2015年,全市林业年产值、农民人均从林业获得的年纯收入,从2009年的9.08亿元和610元,分别提高到20亿元和1200元;到2020年全面完成环城生态景观林建设,把郴州打造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国家级森林城市。这表明我市[     ]
①重视林业的发展,减少工业生产和污染
②重视环境保护,减缓经济发展
③重视环境保护,力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④走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题型:湖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0年6月5日是第39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规划署将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201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中国主题在呼应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呵护地球家园国际主题的同时,表明了中国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行绿色新政、追求低碳生活的理念和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坚强决心。
材料二:低碳生活简单地说就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也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低碳”正在渗透到百姓生活、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改变着固有的生活习惯,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阅读以上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为此,我国必须实施怎样的基本国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我国“资源、环境的国情”的角度,向老百姓宣传倡导“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流行的“低碳”生活方式,你打算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大会,经多方协商,大会通过了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哥本哈根议定书》。
【事实透析】
超过13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出席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所有这些***都承诺应对气候变化,所有国家都表现出了要采取行动的意愿。
(1)超过13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出席气候变化大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进生活】
大会之后,全球掀起了一股“低碳”生活热潮,各地群众纷纷以实际行动加入低碳生活行列
(2)作为中学生,你将如何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请列举具体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努力】
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需要更多人的加入,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
(3)请设计两条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重庆市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这些年来,广州市加大了对珠江的治理力度,兴建了多个污水处理厂站,关、停、迁了一批污染较大的工厂,治理臭河涌,强化了对市容市貌的管理等,使珠江水质明显好转。这些事实表明广州市[     ]
A、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的位置,限制经济的发展
C、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D、始终把保护环境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工作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