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二:2013年10月14日,财政部发布消息,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具体包括京、津、冀、内蒙古、晋、鲁六个省区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
请结合教材有关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述国情,说说我国该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2分)
(2)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我国应该坚持哪些基本国策(4分)
答案
(2)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大气污染即环境问题较为突出,而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据此回答即可。
(2)为解决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国制定了两个基本国策,关于人口的就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关于资源环境的就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据此回答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6分)材料一:据报道: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大约在13.71亿左右;我国资源总体短缺。材料二:2013年10月14日,财政部发布消息,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主要考察你对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摘要一: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1)改革开放后,中国找到通往民族复兴的道路是什么?(2分)
摘要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2分)
(3)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2分)
结合教材回答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4分)
(2)我们国家该怎样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6分)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B.一国两制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兴国之要 强国之路 政治基石 | B.兴国之要 政治保证 强国之路 |
C.政治基石 兴国之要 强国之路 | D.政治保证 政治基础 必由之路 |
A.中共中央 | B.国家主席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最高人民法院 |
最新试题
- 1两宋之际,在闽浙沿海城市流行的戏剧形式主要是 [ ]A.傩戏 B.南戏 C.杂剧
- 2已知血友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两个都携带血友病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女结婚,他们所生的孩子患血友病的可能性是 (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上海世
- 4若用x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代表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90234Th的
- 5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出的高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微观粒子是 _____.若在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中部加上垂直于纸
- 6(12分)如图所示,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两个小球,相距0.18m,已知Q1电量为+1.8×10-12C,此时两个点电荷
- 7若方程kx2+2x=2x2+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实数k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 8人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加速开水______,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
- 9如图,在直角梯形中,°,,平面,,,设的中点为,.(1) 求证:平面;(2) 求四棱锥的体积.
- 10I was so excited at the news that l was admitted to the univ
热门考点
- 1请填写下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简答有关反应的内容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简答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产生______色火焰氯
- 2【题文】设奇函数的定义域为,若当时,的图象如图,则不等式 的解集是( )A.
- 3将正方形沿对角线折成直二面角,有如下四个结论:①⊥; ②△是等边三角形;③与平面所成的角为60°; ④与所成的角
- 4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6,BC=16,E是BC的中点.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
- 5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下列成就与牛顿无关的是[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提出相对论 C.建立完整的
- 6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
- 7计算:(1)x•x2•x3=______;(2)(x3)2•x3=______;(3)-2x2y•3xy2______.
- 8下列属于腐朽文化的是( ) c①相面、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②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
- 9化简的结果是[ ]A.3B.﹣3C.±3D.9
- 10短文改错。 Peter was going to visit one of his friend. He h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