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
B.任何人只要违反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
C.任何公民都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D.任何人都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表现在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任何人只要违反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任何公民都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本题设问,不包括的是,故选D。
核心考点
试题【“作为公民,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这句话的意思不包括 A.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B.任何人只要违反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C.任何公民都履行宪法】;主要考察你对规则、道德、纪律、法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 小飞受到了他人的勒索,受到了侵害
②小飞面对侵害,采取了忍气吞声的做法
③小飞及时报了案,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小飞依靠法律和自己的智慧免受了侵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①青少年在生活中有可能受到各种侵害
②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多方面的保护
③既然社会有责任保护我们,就不用自我保护了
④我们必须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没必要寻求学校的保护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 |
①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③违反我国刑法 ④应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观察漫画《联合保护》,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表明,相关部门联合保护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2分)
(2)多角度说明,相关部门联合保护未成年人该项权利的理由。(3分)
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违反了法律,应受到一定的处罚 |
B.具有很强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民法,应受到刑罚的处罚 |
C.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宪法,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
D.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依法受刑罚处罚 |
最新试题
- 1用伏安法测电阻,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接法。若所用电压表内阻约为5000 Ω,电流表内阻约为0.5 Ω。(1)当测量
- 2不定项选择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为负方向时,则速度一定变小B.物体的速
- 3(1)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F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ABE,如果AF=4,AB=7:①写出图中的旋转过程;②
- 4 --- ____ do you practice writing your compositions?--- Twic
- 5 已知:2NO+O2=2NO2。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x mol NO和y mo1 O2。反应后容器中的N和O的
- 6(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函数(1)求函数的最小值和最小正周期;(2)已知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满足且,求
- 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包含化学变化是( )A.牛奶在空气中久置后产生酸味B.家庭装修、装饰材料散发出难闻气味C.铁制水龙
- 8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行驶10s后,来到一座大桥下司机放慢了车速,5分钟通过了长为315m的大桥。这辆汽车在这5分1
- 9“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A.废分封,设郡县B.
- 10假设你是新华中学的学生李华, 将参加主题为Let’s pick up a book and read 的英语演讲比赛。请
热门考点
- 1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右图展示的是出土于雅典的古代文物。考古学家通过对该文物的研究,发现古代雅典( )
- 2阅读《捕蛇者说》片段,完成1—5题。 君将哀而生之呼?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
- 3已知:如图,DE∥AC,DF∥AB,则下列比例式中正确的是( )A.AEEB=BDDCB.DFAB=DCBCC.AEA
- 4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征引陨落繁衍脑羞成怒B.凌驾庸碌谀词重蹈复辙C.凭吊忐忑垂手可得怒不可谒D.趣
- 5Lucy’s new job paid twice as much as she had made ____ in th
- 6This book tells ______ life story of John Smith, who left __
- 7已知椭圆x2a2+y2b2=1(a>b>0)过点A(a,0),B(0,b)的直线倾斜角为5π6,原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为32
- 8Usually children are allowed to ___________ when they are si
- 9(26分)读下列材料和世界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椰枣又名波斯枣、伊拉克枣,是西亚和北非沙漠绿洲常见绿色乔木枣
- 10下列体现我国民族精神的有 [ ]①延安精神②大庆精神③抗击“非典”精神④抗洪精神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