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湖北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毕淑敏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选文有改动)
1.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小说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全文,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3处伏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请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铃声比喻为鞭子,形象地写出打铃的师傅用铃声催促我快跑,不要迟到。(意对即可)
(2)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意对即可)
3.善良,宽厚。(意对即可)
4.①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
②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③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5.“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悠长的铃声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 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①甲乙两段景物描写,哪段是写夜船去看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航的?在文中找出两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解释文中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
依稀:________________ 夜渔________________
到家的时候,饭菜刚刚摆上饭桌,母亲还在厨房里忙碌,弟弟跟着父亲刚从地里做活回来,正在洗脸。
A她摸了摸口袋里的通知书,没有拿出来。进了厨房,她让母亲歇着,她来做,灶上的鸡汤正“咕噜,咕噜”地翻腾着。她的眼泪险些流下来,上次父亲生病的时候都没舍得把这只鸡***了,今天是她的生日。
她刚端起碗,便响起了敲门声。开了门,她有些惊讶:“小舅,您咋来了?”她的惊讶,是因为小舅手里提着一盒生日蛋糕。小舅还未回答,弟弟抢过了话头:“小舅,您太偏心了,姐姐的生日您记得,我的就忘记了。”母亲忙说:“你这孩子,你小舅一身的灰尘,赶了那么远的路,快让你小舅歇歇。”弟弟吐了下舌头,不再说话。
她说:“小弟,好好读书,等你考上大学那天,姐姐也买蛋糕给你。” 她说的是真心话,弟弟人乖,空闲的时候从没出去玩过,总是尽力地帮助家里做事。因为要干地里的农活,耽误了不少学习,弟弟的学习成绩一般,如果弟弟再努力些,将来还是有希望上大学的。
她不由自主地摸了下口袋里的通知书,进门之前她就想好了,等秋收后,就出门打工。至于通知书,就让它成为一个永久的秘密吧。
一家人东一句,西一句地聊着,弟弟听说小舅在省城里做小生意已经好几年了,就若有所思地问:“小舅,那里生意好做吗?”小舅嘿嘿一笑说:“你小舅我啊,还算小有成就,这些年省吃俭用,在郊区买了一套二手房呢。” B“真的吗?”弟弟眼睛睁的大大的,顿了顿又说,“那明天我去你家看看,我还没去过省城呢。”
母亲用筷子敲了一下弟弟的碗,说:“你这孩子,就没想留你小舅多住几天吗?”父亲赶紧夹菜给小舅,说别跟小孩一般见识,还不懂事呢。
小舅嘿嘿地笑着说:“我这个小外甥,我还不了解吗?跟我小时候一个样呢。” 她又想起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实在太疲倦了,耕地的时候,说是想休息一下,坐在地里竟睡着了。老黄牛挣脱了犁头的缰绳,将邻地的小麦吃了一大片。憨厚的父亲醒来一看,不知所措,得如此事的弟弟,二话不说,转身跑到麦子主人家里认了错,给父亲保住了面子。
第二天,小舅真的要走,弟弟也真的要一同去,还带了些衣服,说乘着暑假,要好好在省城玩几天,母亲嘱咐她说,你小舅地形不熟,你送他们到车站吧。
列车缓缓开动的时候,弟弟向她扔下一个纸团。她心里一怔,急忙捡起来打开,弟弟的笔迹赫然入目:姐姐,原谅我和小舅合伙欺骗了你,以你对我的疼爱,没有小舅的配合,我恐怕踏不出那个家门。作为村子里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女大学生,村长已经给家里报了喜,弟弟为你高兴。弟弟不是读书的料,我和小舅去省城打工了,从今往后,你的一切开支,就由我来承担。
月台上,一个女孩,蹲下身双手抱头,泣不成声……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弟弟是个怎样的人。(分析其中两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语言朴实真挚,有表现力,请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处说说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写:“月台上,一个女孩,蹲下身双手抱头,泣不成声……”请你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她此时的心理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 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 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 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 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 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 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给下列字注音。
泊______ 潺_______ 蕴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依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朦胧”属原_____词,在本文中作______词用。
4.划 的句子为表达“我”______________的心情,用了词语“____________”,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这个词。
5.“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这句话说明了( )
A.“我”在这些小伙伴中是年小的。
B.“我”是城里 来客,应该坐在舱中。
C.故乡的小伙伴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6.第一段的描写,表现了( )
A.小伙伴们拔篙、点船、架橹、摇船等一系列驶船动作的娴熟。
B.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赶赴赵庄看戏的心情。
C.小伙伴的娴熟的驾船技术和欢快愉悦的心情。
7.“我”和少年小朋友的心情,在第一段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动词表达出来的。
8.第一段和第二段各自所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前段用行动描写,后段用环境描写
B.前段用心理描写,后段用行动描写
C.两段都是行动描写。
9.划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和借代
D.比喻和拟人
10.划横线的句子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写_________________。
11.“我以为船慢”的原因是( )
A.确实是船走得慢
B.“我”急于看戏的缘故。
C.他们换了四回手,已没有力气了。
D.“我”对岸上吹来的香气烦腻的缘故。
12.第二段的三个句子各写的是什么?
第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第二段意思正确的解释是( )
A.描写了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了农民的辛苦劳作。
C.写船行的速度快以及我在看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D.写美丽的景色,用来陪衬船航行得快,表现了农家孩子划船技术高超。
14.从第三、四段中找出与第二段下列表猜测的语句相照应的句子,分别写在各句的后面。 A.渐望见依稀的赵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料想便是戏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或者也许是渔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给这则节选短文选出一个恰当的标题( )
A.赵庄看戏
B.月夜抒怀
C.赵庄途中
D.月夜行船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 我的豆子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 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 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 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棹着小船 ( ) 纠葛( ) 停了楫( )
2.联系课文解释词语。
纠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包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几段文字写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作者对他主要进行了________描写。
4.六一公公在问偷豆一事中,从他的语言里,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责怪孩子们偷豆,只是心疼_________;当“我”说豆“很好”吃时,他“竟非常感激起来”,“竟 ”字说明了他的“感激”是“我”所“不料”的,这正表现了六一公公这位农民的__________性格特点。
5.人物双喜的语言很有韵味和表现力。他先是用“是”作了正面的肯定回答,不躲不避, 干脆果断,表现孩子的_________,接着用“_________”作挡箭 牌,使六一公公无话可说,第三句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句是用“________”转换话题,从而表现了双喜的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
6.从整篇文章看,那夜的“豆”并不好吃,那夜的“戏”也并不好看,但作者在文章结尾却说“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这样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一句中“感激”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生活在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只求别人理解、肯定,就感恩图报。
B.因为从大市镇来的读书人“我”赏识他的豆,成为六一公公的知音,他便有“士为知己者死”之感。
C.从大市镇来的读书人肯定了他的豆,六一公公认为这是对他最高的一种奖赏,因而十分感激,表现中国农民的淳善可亲。
D.六一公公的“感激”,实际上是对“读书人”和“统治阶级权力”的敬畏,作者这样写 是为了善意地批判农民的愚昧无知。
吴念真
她一直看着我,凹瘪的嘴一直不停地嚼着什么,让我有点不自在、有点害怕起来。于是,我只好转身跪到椅子上,面对车窗假装看风景。可是火车一下子开进了三貂岭和牡丹之间那段超长的隧道,风景不见了,窗户上又反射出那个老婆婆的身影。也许是因为车厢里白白冷冷的灯光,她的脸显得有点吓人。在轰隆的车声中,我忽然听见她出声说:“囝仔!”
我回过头去,看见她正向我招手。
刹那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婆婆好像察觉我的犹豫,伸手从空空的菜篓子底捡起两三个小小的、有点熟过了的芭乐说:“来,这给你吃!”
我只好慢慢走了过去,低着头,慢慢地接过芭乐。
不过,就在那一瞬间,我却再也不怕了,因为她身上有着跟祖母一样的味道,那是擦在头发上的苦茶油的幽香。
她把我拉到她身旁坐下,一边说:“这没人要的,你吃。”
一直到我咬下第一口芭乐之后,她才问我:“你一个人要去哪?”
我说宜兰。
她似乎一点也不惊奇,笑着说:“这样,阿嬷就有伴了!阿嬷要到罗东,你下车的时候刚好可以叫我一声。”然后,好像很放心似的,把手上吃剩的半个芭乐放进口袋里,又交代我一声:“要记得叫阿嬷哦!”随即便轻轻地、舒服地靠向椅子,闭起眼睛睡了。
我有任务在身当然不敢睡,其实,也睡不着。因为我的心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期待。
我知道过了三貂岭的隧道,另一个更长的隧道就在石城附近。每当火车穿过这个隧道,天地彷佛就开阔明亮起来,无边的海洋会一下子蹦了出来,出现在车窗外,于是我将会看到湛蓝、起伏不停的海,看到船,看到远远的一个小岛,看到缓缓扇动着翅膀慢慢掠过海面的鸟群……对一个山上的孩子来说,这是一幅令人期待的风景,一个始终眷恋的记忆,绝对没有放弃的理由。
那天,我便跪在座椅上,一口一口慢慢嚼着芭乐,一个人同时拥有好几扇毫无阻挡的车窗,满足而感动地重温那样的经验,要多久就多久,没有人会叫我下来坐好。阳光很强、很热、而且刺眼,但我一直面对车窗,拼命装载眼前的风景,开心地想唱乱七八糟的歌。
忽然,我感觉好像有人慢慢靠近我,最后甚至整个人都重重地倒在我跪着的腿上。低头一看,是老婆婆!她歪倒在椅子上,头靠着我的腿,而全身却正滑向地面。我想拉住她的手臂,想把她往椅子上拖,可是拖不上来。她灰白夹杂的头发下的脸青白青白的,像夏天晚上常闯进屋子里的一种大蛾,连嘴唇也一样。
我忽然想到:她会不会死掉了?因为她的脸几乎是冰的。我想叫她,可是,却不知道怎么称呼她,就在这同时,我已经听见自己的声音叫着:阿嬷!阿嬷!
阿嬷没有反应,我用力摇晃她,她还是一动也不动,我急得想哭,忽然又想到村子里矿坑出事的时候,总会有人喊:救人喔!救人喔!然后全村人立刻像被水浇到的蚂蚁群一样冲过来的情形。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有些胆怯地喊道:“救人!救人喔!”
这一叫,有用了。一堆人全过来了,一边问说:“怎样啦?怎样啦?”
我说:“阿嬷好像死掉了!”
众人一阵大乱,我被挤到一旁去,听到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在流冷汗呢,可能中暑了!没见过她呢,谁认识啊?这么老了,还带孙子出来做生意!”我真想跟他们说:我不是,我不是她的孙子!可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有人在帮阿嬷抓痧,用力捏着她的肩膀和背脊。她始终闭着眼睛,被人家翻来翻去,像布袋戏偶一样,我忍不住哭了出来,只是背过身去,不敢出声。
人声依然嘈杂,有人说:“喂,谁有万金油还是白花油?”
我毫不迟疑地说:“我有!”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万金油,递给从人群里伸出来的一只手。
这时,有人发现我在流泪吧,有一个女人说:“不要哭,不要哭,阿嬷没事,傻囝仔!”她拉我到阿嬷面前。阿嬷眼睛睁开了,有人正用我的万金油在帮她擦额头和太阳穴。那女人跟她说:“阿婆,还好你带孙子出来,不然,你昏死到苏澳还没人知道!孙子这么聪明、孝顺,你很有福气呢!”
我又急着想跟他们说:我不是她的孙子……但还是没有机会,因为我看到阿嬷一边笑着频频点头,一边眼泪却从她眼角流了下来。
“阿嬷要照顾好哦!回去跟你爸爸妈妈说,阿嬷这么老了,不要让她挑太重、跑太远,记得哦!”人们叮咛着,我和阿嬷一样,流着泪,频频点头,静静地看着他们慢慢散去。
在火车规律的摇摆和“喀答喀答”声中,海,看不见了。
我知道,下一站就是宜兰。
阿嬷没说话,一只手里捏着什么,另一只手把我的手拉过去。
我感觉到她塞给我好几个铜板。
“我不要,我妈妈说不能乱拿别人给的钱!”
“你真傻呢,妈妈问你,你就说是阿嬷给你的,阿嬷不是别人啊!”
后来,我拿了阿嬷的钱。一直捏在手里,一直到下车。然后,我站在月台上,看着火车关上了门,离去。最后一眼的阿嬷是笑着的。
当我走出火车站,向附近的姨婆家走去,一边把手上的铜板放进口袋的时候,才发现,我忘了把爸爸给我的万金油拿回来了!当姨婆惊讶地看到我一个人出现在她家门口,大呼小叫地骂起爸爸的时候,我还在想那半盒万金油的事。
想,它现在会在哪里呢?
回程的火车上虽然没有万金油,我还是没打瞌睡。
最后,当我背着雨伞和姨婆送的五斤青蒜回到已经昏暗的村子,远远地看到在路口不知道已经等候多久的祖母的身影时,忽然发现,她的脸,怎么变成了火车上那个阿嬷的脸?
怎么会?
我很急地跑向她,并且大声地叫着:“阿嬷!阿嬷!……” ——选自《读者》2012年第6期
注释:(1)阿嬷(mó):对老年妇女的称呼。(2)囝(jiǎn)仔:指小孩或孩子。
1.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众人抢救阿嬷,提到“在流冷汗呢,可能中暑了!”从文中找出表明众人判断正确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我看到阿嬷笑着频频点头,眼泪却从她的眼角流了下来。”请用几个词语概括阿嬷此时复杂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文章最后写道:“她(祖母)的脸怎么变成了火车上那个阿嬷的脸”,为什么写这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回过头去,看见她正向我招手。
刹那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婆婆好像察觉我的犹豫,伸手从空空的菜篓子底捡起两三个小小的、有点熟过了的芭乐说:“来,这给你吃!”
我只好慢慢走了过去,低着头,慢慢地接过芭乐。
不过,就在那一瞬间,我却再也不怕了,因为她身上有着跟祖母一样的味道,那是擦在头发上的苦茶油的幽香。
她把我拉到她身旁坐下,一边说:“这没人要的,你吃。”
一直到我咬下第一口芭乐之后,她才问我:“你一个人要去哪?”
我说宜兰。
她似乎一点也不惊奇,笑着说:“这样,阿嬷就有伴了!阿嬷要到罗东,你下车的时候刚好可以叫我一声。”然后,好像很放心似的,把手上吃剩的半个芭乐放进口袋里,又交代我一声:“要记得叫阿嬷哦!”随即便轻轻地、舒服地靠向椅子,闭起眼睛睡了。
我有任务在身当然不敢睡,其实,也睡不着。因为我的心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期待。
我知道过了三貂岭的隧道,另一个更长的隧道就在石城附近。每当火车穿过这个隧道,天地彷佛就开阔明亮起来,无边的海洋会一下子蹦了出来,出现在车窗外,于是我将会看到湛蓝、起伏不停的海,看到船,看到远远的一个小岛,看到缓缓扇动着翅膀慢慢掠过海面的鸟群……对一个山上的孩子来说,这是一幅令人期待的风景,一个始终眷恋的记忆,绝对没有放弃的理由。
那天,我便跪在座椅上,一口一口慢慢嚼着芭乐,一个人同时拥有好几扇毫无阻挡的车窗,满足而感动地重温那样的经验,要多久就多久,没有人会叫我下来坐好。阳光很强、很热、而且刺眼,但我一直面对车窗,拼命装载眼前的风景,开心地想唱乱七八糟的歌。
忽然,我感觉好像有人慢慢靠近我,最后甚至整个人都重重地倒在我跪着的腿上。低头一看,是老婆婆!她歪倒在椅子上,头靠着我的腿,而全身却正滑向地面。我想拉住她的手臂,想把她往椅子上拖,可是拖不上来。她灰白夹杂的头发下的脸青白青白的,像夏天晚上常闯进屋子里的一种大蛾,连嘴唇也一样。
我忽然想到:她会不会死掉了?因为她的脸几乎是冰的。我想叫她,可是,却不知道怎么称呼她,就在这同时,我已经听见自己的声音叫着:阿嬷!阿嬷!
阿嬷没有反应,我用力摇晃她,她还是一动也不动,我急得想哭,忽然又想到村子里矿坑出事的时候,总会有人喊:救人喔!救人喔!然后全村人立刻像被水浇到的蚂蚁群一样冲过来的情形。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有些胆怯地喊道:“救人!救人喔!”
这一叫,有用了。一堆人全过来了,一边问说:“怎样啦?怎样啦?”
我说:“阿嬷好像死掉了!”
众人一阵大乱,我被挤到一旁去,听到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在流冷汗呢,可能中暑了!没见过她呢,谁认识啊?这么老了,还带孙子出来做生意!”我真想跟他们说:我不是,我不是她的孙子!可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有人在帮阿嬷抓痧,用力捏着她的肩膀和背脊。她始终闭着眼睛,被人家翻来翻去,像布袋戏偶一样,我忍不住哭了出来,只是背过身去,不敢出声。
人声依然嘈杂,有人说:“喂,谁有万金油还是白花油?”
我毫不迟疑地说:“我有!”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万金油,递给从人群里伸出来的一只手。
这时,有人发现我在流泪吧,有一个女人说:“不要哭,不要哭,阿嬷没事,傻囝仔!”她拉我到阿嬷面前。阿嬷眼睛睁开了,有人正用我的万金油在帮她擦额头和太阳穴。那女人跟她说:“阿婆,还好你带孙子出来,不然,你昏死到苏澳还没人知道!孙子这么聪明、孝顺,你很有福气呢!”
我又急着想跟他们说:我不是她的孙子……但还是没有机会,因为我看到阿嬷一边笑着频频点头,一边眼泪却从她眼角流了下来。
“阿嬷要照顾好哦!回去跟你爸爸妈妈说,阿嬷这么老了,不要让她挑太重、跑太远,记得哦!”人们叮咛着,我和阿嬷一样,流着泪,频频点头,静静地看着他们慢慢散去。
在火车规律的摇摆和“喀答喀答”声中,海,看不见了。
我知道,下一站就是宜兰。
阿嬷没说话,一只手里捏着什么,另一只手把我的手拉过去。
我感觉到她塞给我好几个铜板。
“我不要,我妈妈说不能乱拿别人给的钱!”
“你真傻呢,妈妈问你,你就说是阿嬷给你的,阿嬷不是别人啊!”
后来,我拿了阿嬷的钱。一直捏在手里,一直到下车。然后,我站在月台上,看着火车关上了门,离去。最后一眼的阿嬷是笑着的。
当我走出火车站,向附近的姨婆家走去,一边把手上的铜板放进口袋的时候,才发现,我忘了把爸爸给我的万金油拿回来了!当姨婆惊讶地看到我一个人出现在她家门口,大呼小叫地骂起爸爸的时候,我还在想那半盒万金油的事。
想,它现在会在哪里呢?
回程的火车上虽然没有万金油,我还是没打瞌睡。
最后,当我背着雨伞和姨婆送的五斤青蒜回到已经昏暗的村子,远远地看到在路口不知道已经等候多久的祖母的身影时,忽然发现,她的脸,怎么变成了火车上那个阿嬷的脸?
怎么会?
我很急地跑向她,并且大声地叫着:“阿嬷!阿嬷!……” ——选自《读者》2012年第6期
注释:(1)阿嬷(mó):对老年妇女的称呼。(2)囝(jiǎn)仔:指小孩或孩子。
1.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众人抢救阿嬷,提到“在流冷汗呢,可能中暑了!”从文中找出表明众人判断正确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我看到阿嬷笑着频频点头,眼泪却从她的眼角流了下来。”请用几个词语概括阿嬷此时复杂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文章最后写道:“她(祖母)的脸怎么变成了火车上那个阿嬷的脸”,为什么写这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对于曲线∶=1,给出下面四个命题:(1)曲线不可能表示椭圆; (2)若曲线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则1<<;(3)若曲线
- 2读四省轮廓图回答:(1)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A的简称是______,黑龙江的黑河与A省的______一线以东是我国人口
- 32012年1月,中国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信产业基金共同收购世界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控股有限公司10
- 4某学生发现滴瓶中溶液里有悬浊物,拟用右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错误的操作有( ) A.4处 B.3处C.2
- 5如果,为第三象限角,则 .
- 6I forgot _____ my textbook to school, so I had to borrow one
- 7下列各组函数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A.f(x)=x2-1x-1和g(x)=x+1B.f(x)=-2x3和g(x)=x
- 8能够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造出一个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却不能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 9默写填空。(从下面8句中任选5句作答)(5分,每空1分)小题1: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10【题文】下面的讽刺小品的结尾,选出最符合情节的一句(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
热门考点
- 1寻找地外生命一直是各国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目标,为了探测某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可以向该行星发射一颗探测卫星,卫星绕行星做匀速
- 2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馏操作时,冷凝水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B.过滤操作中,漏斗下口与烧杯内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今年央视春晚中,杨丽萍用她那清丽脱俗的表演,为我们展示了精美绝伦的孔雀精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通过反复地朗读作品,阅读者可以走出文字的困扰,探幽索隐,深得个中三味
-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蒙蔽风采侦查兵大才小用B.诋毁折叠钉扣子堕落腐化C.福分
- 6连线题(8分)北半球的春分日 6月22日北半球的夏至日 9月23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孟子①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
- 8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AOC=∠AOD+40°,则∠BOE的度数是( )A.55°B.7
- 9如图表示负数集合与整数集合,则图中重合部分A处可以填入的数是( )A.3B.0 C.-2.6D.-7
- 10250C时,pH=3的HNO3,下列该硝酸说法正确的是A.该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H+)=1.0×10-3mol/LB.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