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③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家人为之请巫。巫曰:“稽冥籍④,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所适⑤夫麻哈回也,貌甚陋。”沈忧病转剧。亲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耳。”沈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麻哈回作休书见付乃得也。” (选自明代刘元卿《贤奕编》)
【注】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③纾:解除 ④冥籍:阴间的书簿
⑤适:侍奉,这里是“嫁”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蹙然兴叹不已( ) ②忽见负竹入市者( )
③归忧益重 ( ) ④则又念曰 (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以纾其意
A.其如土石何 | B.公问其故 | C.欲穷其林 | D.苦其心志 |
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小题5:你如何看待沈屯子的“多忧”,是杞人忧天,还是居安思危?为什么? (2分)
答案
小题1:①停 ②背 ③更加 ④想,思考
小题1:D
小题1:道上行人/ 必有受其刺者。
小题1:(1)要想让我放下心来,一定要让杨文广解围,扛竹子的人回到家里。
(2)略
小题1:能紧扣“杞人忧天”进行分析即可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沈屯子多忧》一文,完成下面题目。(14 分)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他是继孔子以后 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小题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为下文论述人才的成功必须经历磨难做事实论据。 |
B.第二段运用排比句是论证了人才须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
C.第三段的论述是从个人推及国家:生于忧患;多难兴邦。 |
D.文章围绕个人和国家之间的生死存亡关系提出中心论点。 |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小题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3分)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节选的第②段主要论证了:“读书应该也必须深入研读”。 |
B.孔子读《易》的事例证明“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乃读书之术。 |
C.“老吏史苦之”与“坡洒然不倦”对比,证明读书贵在乐学。 |
D.虞世南等人的事例与孔子、苏东坡的研读形成了鲜明对比。 |
风景树
张鸣跃
第一次看见那棵树时,我以为是棵死树,知青们都以为是棵死树。
那棵树在黄土高坡坡头一片乱石岗的中间,孤伶伶地定在那里,几搂粗的树干,几丈高处斜出几股分枝,酷像一只向上抓的巨大的枯手,没几个枝叉,通身铁灰色,无一片叶,纹丝不动。而周围正是春天,麦浪槐林野花嫩草,此树便死沉的有点恐怖。知青们也都在初来广阔天地的豪情壮志阶段,从好风景好空气中跑过来,打量一眼,就又跑进风景里去了。
知青们住的是连墙土屋,一起上工,轮流做饭。很快,大家都不再豪言壮语了,仅仅是天天上工的那种苦累,就可以让“知识人”的肉体和精神一起趴下。我是知青组长,有一天我装病不出工,队长来看我。
队长是个烈性汉子,一把拉起我,说:“别装了,我带你去看风景吧!”我没想到,他是带我去看那棵死树。我笑:“死树有啥好看的!”他吼:“放屁!这是活得最旺的一棵树,世上的树全死了它也不会死,它叫风景树!”
我很吃惊,还有这样的“风景”树?他说,只有叶有花的那叫假风景,就像刚下乡时的知青;这树才是真风景,就是人间活景的意思,当初山前全是乱石岗时,有不少这种树,那是万物的活精灵,后来就只剩下这一棵,它长得很慢,几百年也看不出动静,山里有过数次万物尽灭的大灾难,灾难过后,就只有这棵树活着!
我听出一种图腾之意,心中悄然震撼。
那天早上出工时,狂风突起,顷刻有大树的巨枝戛然折断,只听满山风吼,飞沙走石。我忽然想到了那棵树,一种见识精灵的巨大冲动,让我发疯似的跑向乱石岗,一次次被狂风刮得打着旋儿倒退,但我还是跑到了,站定了。
我看见了风景树。A它竟连摇摆都没有,如故地定在那里,只有如手的枯枝在风中微微摇动,就像和风戏逗打招呼一般。
我大叫起来,兽般地嚎叫,因为没有语言可以表达我的震撼!
这种风叫钻山风,很快就停息了。B山上的槐林大片大片地倒下,不少被连根拔起,乱石岗本无遮拦,风停之后全变了模样,沙石杂物全没了,地表之下的大石还在,大石之间是空无一物的沟沟壑壑。只有风景树还是老模老样,不过也让我看到了它的根,比树干还要粗壮的根,在大石之间无穷无尽地绵延曲伸,伸向更深处的沙土,呈现出鲜红如血的生命!
我终有所悟。就在我沉吟时,肩膀被人重重地拍了一下。是队长,铁塔般站在我身后,微笑。我还没说话,他给我一把砍刀,指了指树:“去试试!”我疑惑,摇头。他大笑:“去吧!试试!”
我慢慢走近树,试着砍了一下,“当”的一声,刀落地了,手麻木了。我惊呆了,这哪里是树,简直就是石头,不,是钢铁!
队长拾起砍刀,大吼一声砍下去,这才有了刀入木质的脆响,也只砍出一道印。我看见了,有暗红色的汁液溢了出来,顺着刀口下流,好旺!队长对我说:“明白了吧?它是活的!”
它岂止是活的!
我对下乡乃至人生的思考就是从那棵树真正开始的。我开始拼力以那棵树的姿态影响我的知青同志们,我带他们无数次地去看那棵树,风里,雨里,快倒下时的挣扎里。直到回城之后多年,我还经常和妻儿一起去看那棵树。
我的根是那棵树,我一直在写那棵树。那棵树其实也就是养活了我们所有人的农民,几千年来,世道颠荡改朝换代死去活来,最后都是在农民这块不死的基地上再爬起来。物化竞奇的现代,在土地之上演变着“石头的史诗”,其根其魂仍是这万古不变的“风景树”!
(选自2009年第10期《思维与智慧》)
小题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对风景树的思想感情是怎么变化的。(4分)
小题2:.第一次看见那棵树时,“我”和知青们为什么都以为它是一棵死树?(2分)
小题3:.“我”和知青们都以为的一棵死树,为什么被称作“风景树”? (2分)
小题4:.文中画线句子A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小题5:.批注,是一种最常用的读书方法,是给文章加上批语和注释。试联系语境,给文中画线句子B作批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小题6:.结尾写道:那棵树其实也就是养活了我们所有人的农民。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2分)
何为大丈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①”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②;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③;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②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③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小题1:.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试将下面“一词多义”积累卡片补写完整。(4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 | ||
词 | 词 义 | 例 句 |
得 | (1)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2) | 得志,与民由之 | |
戒 | (3) | 往送之门,戒之曰 |
(4) |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小题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2分)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小题4:.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分)
小题5:.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子厚①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②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③,授集贤殿④正字⑤。俊杰廉悍,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踔厉⑥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⑦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矣,而自肆于山水间。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子厚: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②崭然:突出地。③博学宏词:唐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由吏部在进士中选博学能文之士,录取后授予官职。贞元十二年,柳宗元考中博学宏词科。④集贤殿:集贤殿书院的省称。⑤正字:官名,掌校勘图书、刊发文字的工作。⑥踔厉:精神振奋,议论纵横。⑦按规定。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虽少年,已自成人( ) (2)众谓柳氏有子矣( )
(3)一时皆慕与之交( ) (4)例出为刺史( )
小题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1)率常屈其座人 (2)而自肆于山水间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
(2)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
小题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5:.细读选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柳子厚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最新试题
- 1已知扇形OAB的圆心角α为120°,半径长为6,(1)求的弧长;(2)求弓形OAB的面积.
- 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生在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朝
- 3有甲、乙、丙三种含有X元素的化合物,已知下表里的数据, 则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8 B.12 C.14
- 4如图所示,是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左右两图中,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都相同
- 5在第四届法国电影节上,由于主办单位坚持同意在电影放映厅外悬挂所谓“中华民国国旗”,中国电影代表团在多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
- 6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
- 7The man fled aboard, trying to avoid ________.A.catchingB.be
- 8完形填空。 Why didn"t my teacher believe me? I really did all
- 9读“水的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
- 10Social customs (习俗) and ways of behaving change all the time
热门考点
- 1某小组同学探究灯泡发光时的亮度与那些因素有关。他们用九只不同规格的灯泡分别接入电路,使它们都正常发光,并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 2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一套如图所示的气体发生及收集装置,并探究该装置的多功能性.(1)甲同学认为装置Ⅰ可作为实验室制取O2的
- 3根据美国地震局发布的信息,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震中离海地
- 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东5米”与“向西10米”不是相反意义的量B.如果汽球上升25米记作+25米,那么-15
- 5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 6我们可以从许多名言警句中获取实现人生价值的有益启示。传说中的愚公移山、历史上的“卧薪尝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
-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
- 8下列文言文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B.①枝枝相覆盖,叶叶
- 9已知函数f(x)=3x+1,x≤0log2x,x>0,则f(f(12))的值是______.
- 10已知函数是偶函数.(1)求k的值(2)若函数y=f(x)的图象与直线没有交点,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