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丛分人。对日:“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日:“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日:‘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日:“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简子日:“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 ②阳城胥渠l.复姓阳城,名胥渠。 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 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 ⑤庖人:厨师。⑥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1)牺牲玉帛,弗敢也(          ) (2)小惠未,民弗从也(          )
(3)夫杀人以畜(          )       (4)人主安能不士? (          )
小题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肉食鄙/中峨冠而多髯为东坡B.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垄上
C.董安于侍奉侧/躬耕南阳D.夜叩门谒日/然得腊之以为饵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小题4: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小题5: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 (2分)
小题6:甲、乙两个文段,反映了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请写出表现这种政治思想的名言和有关战争的名言各一句。(1分)                                                         
答案

小题1:虚报;同“遍",遍及;使……存活;爱惜。
【乙文译文】赵简子有两匹白骡,简子特别喜爱它们。一天夜里,任广门邑小吏的阳城胥渠来到简子的门前,叩门申述说:“主君的家臣胥渠病了,医生告诉他说:‘如果弄到白骡的肝吃了,病就能好;如果弄不到,就必死。”’负责通报的人进去禀告赵简子。董安于正在一旁侍奉,恼怒地说:“嘿!胥渠这个家伙!竞算计起我们主君的白骡来了。请允许我去把他杀掉!”简子说:“为使牲畜活命而杀人,不也太不仁义了吗?为救活人命而杀掉牲畜,不正是仁爱的体现吗?”于是呼唤厨师杀掉白骡,取出肝,送给阳城胥渠。过了没多久,赵简子举兵攻狄,广I"1邑的小吏,左队七百人,右队七百人都争先登上城头,并斩获敌方披甲武士的首级。由此看来,君主怎么可以不爱士呢?
小题1:B
小题1:(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为使牲畜活命而杀人,不也太不仁义了吗
小题1:用董安于杀人以活畜的主张,反衬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鲜明地突出了赵简子爱惜人才<即“好士”),目光长远,以人为本。(意对即可)
小题1:例:同意赵筒子的做法,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施行仁政是古代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思想等。不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万物平等,不可任意剥夺动物的生命权等。
小题1:示例:(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齐,泰山移……
(2) “所有的战争都是内战,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同胞。” 弗朗索瓦·费奈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小题1:B:结构助词/动词,到、往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反衬,有鲜明突出某一特点的作用,这里用董安于杀人以活畜的主张,反衬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鲜明地突出了赵简子爱惜人才<即“好士”),目光长远,以人为本。
小题1:这是一道半开放题,只要有一定的道理,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小题1:积累符合要求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一日的春光
冰心
①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②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quán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③然而这狂风、大雪,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④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⑤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
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
转到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⑥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⑦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⑧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⑨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⑩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11)春在眼前了!
(12)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A)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13)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14)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阻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15)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B)吞咽得口有余香!
(16)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小题1: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4分)
小题2: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quán       伏             (    )嫌
小题3:请按照要求,在“圈点评注”栏内,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句子和词语作批注。(6分)(A)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B)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
A句:
B:吞咽:
小题4:文章第46段反复写道“我不相信春天”,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5:文章第5段描写杏花(画线处)的句子属于一般性描写,请展开你的想象,进行细致描写。要求:(1)描写出景物在语境中的特征;(2)至少运用一种修辞;(3)60字以内。(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与朱元思书  (10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小题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的“乱鸣”在整个场景描写中有何作用?(2分)                                                                            
小题3:郦道元的《三峡》这样写猿声:“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本文“猿则百叫无绝”也写猿声,试比较两者在写法或内容上有何不同。(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雪(12分)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上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小题1:文章展现了两幅怎样的图景?第四段的“但是”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                                                                  
小题2:第一段画线句抓住花的什么特点来写?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                                                         
小题3:第五段划线的两个词“无边”和“凛冽”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
小题4:请结合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谈谈下面这首诗中所蕴含某种心境。(3分)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鲁迅《题<彷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题目。(15分)
口 技(节选)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2分)
:         屋:         许声:           欲:     
小题2:解释划线词语。(2分)
A.屋许许声B.不能其一处
C.袖出臂D.群响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小题4:指出下面句子“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怎样?(3分)
小题5: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你对全文有何感受?(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指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拑:通“钳”,夹住。禽:通“擒”,捉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意思。(5分)
(1)臣之妻臣                  私:        
(2)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刺:        
(3)王之甚矣                  蔽:        
(4)今日不                    雨:        
(5)故愿王计之也              熟: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小题3:文段理解。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点是设喻讽谏国君,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
         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             ”的结论。乙文中的苏代讽谏赵惠王时,也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这个比喻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即                        。两文中的国君都接受了臣子的规劝,一个“       ”字就是明证。(4分)
小题4: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