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席上啖菱(     )              ②或曰(        )
③啖菱须去壳(        )         ④欲以清热也(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2分)(      )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剥掉 ④想要
小题2:B
小题3: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啖:吃,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或:一词多义,这里指有人,有时指“有时”。去:一词多义,这里指去掉,有时指离开,或指距离。欲:想要,表示打算。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多加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A句为“用”;B句为“因为”;C句为“把”;D句与可组成连词“可以”。
点评:此类考题需要同学们日常多积累,要学会归纳典型文言虚词用法,常见的有而、何、乃、其、所、为、以、者等。“以”在古文中常用的方法有:1.动词用、认为、可、能够。2.介词因为。 3.连词而、且,因此。4助词5.副词已经。5通“已”等。
小题3:试题分析:北人不识菱,他应该问一问如何吃菱,但他怕别人笑话他没有见识,所以装作知道,吃了壳还说是为了去火,当被问起是否知道菱的生长问题时说成山上生长的,其实菱是水中生长的,因此弄出了笑话,告诉人们应该虚心求教,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点评:解答此类习题,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知道文章要表现的是什么,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说出故事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核心考点
试题【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17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选自《捕蛇者说》)
【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晋书》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又安敢耶          毒:          
(2)则久已矣          病:          
(3)则弛然而卧          弛然:         
(4)执而之            鞭: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是进亦忧退亦忧
B.陶侃出游予求古仁人之心
C.毒之乎皆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则无敌国外患者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②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小题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侃 大 怒 曰 汝 既 不 田 而 戏 贼 人 稻
小题5: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地方官,根据两段文字中划线句子,试比较两位父母官的异同(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分)微型阅读。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情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小题1:从文中找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天气特征:
小题2:这段文字是写济南,为什么还要写北平和伦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4分)翻译下面划线的字。
(1)为人谋而不乎?(    ) (2)女知之乎(    )
(3)是也(    )            (4)不亦乎?(    )
小题2:(4分)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2分)简答。
(1)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2)如果有一位同学要你做他自己不愿意的事情,而你也不愿意做,请你选择上面的一句格言来婉拒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一朝:一天⑤一旦:一天。
小题1:4分)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见伯乐曰 (    )            (2)人言  (    )
(3)去而之   (    )            (4)伯乐乃还而视 (    )
小题2:(4分)请翻译下面句子。
(1)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2)一旦而马价十倍。
小题3:(2分)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阅读(8分)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         )。过小溪,逢老媪(         )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         )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         )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②世传:世世代代相传。③媪:年老的妇女。④卒业:完成学业。
小题1:在括号中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4分)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小题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