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一片晚霞的消失阿 舍我必须小心对待我生活里的诗意。比如,眼前的这片晚霞,面对它的时候,我不应该轻易地抒情。但是我还是描述一下它吧,我力求对它的描述接近于宁静,而...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片晚霞的消失
阿 舍
我必须小心对待我生活里的诗意。比如,眼前的这片晚霞,面对它的时候,我不应该轻易地抒情。但是我还是描述一下它吧,我力求对它的描述接近于宁静,而非抒情。
这是八月山区的傍晚,远处的山峦形成一个辽远的背景,地势由高而低,开阔舒缓。一条河流同时从这里经过,它并不汹涌,也不浑浊,它的河岸以及河滩都是光滑白净的鹅卵石,它浅浅细流,是这片开阔的背景上一处柔软的记忆。晚霞给这个场景带来了绚丽,山区的云层向来诡异,天使可以迅速狰狞,雄伟可以顿时委顿,只是晚霞,自始至终的圣美,红润,深阴,金黄,河流为它幻化成一条悠长的七彩碎片。
此时河岸上有一个懦弱的男子,他是一个喜欢抒情的男子。河岸上的草地开满细碎的野花儿,那片晚霞的红润鼓动着他的胸膛,每当这样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扯开嗓子“漫”起花儿。他唱得真好,十里八乡都知道他的名气,他从一个年轻的后生唱到脊背已经弯曲的老汉,他的花儿越唱越悲凉。可是今天,他拒绝歌唱,他倔强地不开口。我看见他的嘴唇在抖动,他不敢抬头多看一眼那片晚霞,他羞愧地低下头,扛起硕大的一捆青草,朝着晚霞的反向走去。我知道他已经很久不唱了。他的脊背不是被青草压弯,更像是来自于声声的责骂和抱怨。除了唱花儿,他一无所长。他娶了媳妇,养了孩子,但家境贫穷。他不是一个好劳力,他的力气都用在了“漫”花儿上,母亲、妻子和孩子都因此而鄙视他,怨恨他。他娶了媳妇,还在山上“漫”花儿,那些挑逗的花儿,唱得村子里的姑娘也红了脸,姑娘们爱听,但他遭受痛斥。他真的一无所长,臂膀的肌肉始终比不过乡邻的汉子,他不会做地里的活儿,整日“漫”在花儿的妄想里。后来他去了镇上,他来到镇文化站,告诉站里的干部,他会唱花儿,他的花儿是最好的,他可以代表镇上唱,代表市里唱,代表他的民族唱,他的条件是每月一百元的生活费。他说他有了这笔生活费,他的家人就可以放过他,不再责骂他,他可以整天地唱了。文化站的干部说没有钱给他,让他回去了。后来他又跑到了旅游景点,但是很快被辞退,大家说,他的花儿总是悲戚感伤,总是让客人心绪不佳。事实上真是如此,那些欢快的唱得姑娘们脸红的花儿,他已经没有心境再唱出口了。他回到了家乡,从此失声。
山区八月的晚霞红火诱人,生活里我时常想记住这样一些美景,朴素的,纯净的,那一刻,虽然我再三劝说自己,但还是固执地认为消失在这样一片晚霞里是一件十分值得怀念的事情。于是我面对它,闭上眼睛,虔敬地镌刻它,它无限展开,直到山那边传来了花儿声:“尕妹妹是牡丹花院子里长,哥哥是空中的凤凰,旋来旋去没妄想,吊死在牡丹的树上……”我在镌刻它的时候,其实心里已经充满感伤,因为我如此固执地想到镌刻,一定是知道了我将要面对的消失。歌声的消失,或者晚霞的消失。
小题1:从全文看,本文以“一片晚霞的消失”为题,有什么寓意?(2分)
小题2:第三段描写了一位民间歌手的形象,请分条概括这位歌手艺术人生的主要历程。(6分)
小题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答:【  】【  】
A.文章开头说“对生活中的诗意”“需要小心地对待”,表露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重和下文那位“民歌手”的敬意。
B.文章第2段对晚霞及其背景的描写紧紧抓住了“宁静”的特点,从而与第1段的有关暗示构成内在联系。
C.第2段描写晚霞的美丽是为了烘托民歌手的美好形象。
D.第3段说那位民歌手“他真的一无所长”,是为了揭示他终于“失声”的根本原因。
E.结尾处叙述“山那边传来了花儿声:‘尕妹妹是牡丹花院子里长,哥哥是空中的凤凰,旋来旋去没妄想,吊死在牡丹的树上……’”是说民歌手又恢复了歌唱。
答案

小题1:“晚霞”象征那位从青年一直唱到老年的非常优秀的民歌手,(1分)“消失”是说这位民歌手在贫困的生活和贫瘠的文化土壤中最终“失声”(1分)。
小题1:(1)他酷爱民歌,而且极有天赋,但他不擅长田间劳作。(2分)(2)山乡的贫困和封闭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2分)(3)他虽抗争,但又无力挣脱,最后终于“失声”。(2分)(以上三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1:A、B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晚霞”象征那位从一个年轻的后生唱到脊背已经弯曲的老汉的优秀的民歌歌手,因为生活贫穷,也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他没有心境再唱歌,从此失声了,所以作者说“晚霞消失了”。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找出题目的象征意义,再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分析题目的寓意。
小题1:试题分析:他酷爱民歌,而且唱得很好,十里八乡都知道他的名气,但他不是一个好劳力,他不会做地里的活儿,母亲、妻子和孩子都因此而鄙视他,怨恨他;他去文化站、旅游景点唱歌,可因为贫穷和封闭,他的才能没有得到赏识;最后他不得不向命运妥协,从此失声。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或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概括。
小题1:试题分析:C项应是用以反衬民歌手晚景的悲凉,渲染了一种凄美;D项他“失声”的根本原因是贫困的现实和世俗的偏见;E项歌声并没有恢复,这里只是一种想象或情景幻化。
点评:解答对文章内容理解正误判断类题目时,要联系文中原句来判断。文中没有的信息,可以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来推断
核心考点
试题【一片晚霞的消失阿 舍我必须小心对待我生活里的诗意。比如,眼前的这片晚霞,面对它的时候,我不应该轻易地抒情。但是我还是描述一下它吧,我力求对它的描述接近于宁静,而】;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
捡到金子之后
在一片峡谷中,住着一个牧童和他的妈妈。为了生存,牧童每天都要上山砍柴、放羊,日子很苦。牧童真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块金子①,哪怕很小。
这天,牧童又上山了。
望着人迹罕见的山脊,荒凉而贫瘠的土地,颤巍巍地矗立在山坡上的可怜的小木屋,他不禁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哎哟!”牧童突然跳了起来。地上隐约有一束金光射来——金子!牧童瞪大了眼睛,一捋袖子,使劲地挖起来。好大的一块!牧童兴奋地抱起金子,飞一般下山去了。
“我挖到金子了!”牧童喊着,跑进屋,双手把金子捧到妈妈面前。
妈妈注视着牧童的一举一动,没有说一句话,轻轻将牧童拉到身边……
牧童不解地望着妈妈。
妈妈感叹道:“那不属于你的金子,它没有什么价值。相反,它也许会给你带来厄运。”
“不,它能使我们富裕。”牧童争辩着。妈妈摇了摇头。
牧童感到失望而愤怒,他抱紧金子,说:“我要证明给你看。”然后他跨出了家门。牧童来到一个小镇。他将金子背在背上,手里攥着敲下的一小块,走到一家首饰店。老板将这一块金子举到眼前,用狐疑的眼光瞟了牧童两眼,说:“你从哪儿弄来的?”
“山上捡的。”牧童随口说了句便赶紧闭了嘴,抢过金子,快步走出了店铺。
他走进酒店,走进衣店,走过大街小巷,处处都有人投来狐疑的目光。牧童渐渐害怕起来。
傍晚,牧童心惊胆战地走在无人的街上,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
“把你的包放下。”突然,一个可怕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牧童猛地一回头。那人伸手抢包。牧童赶紧护住。几个回合,牧童有些不支。就在此时,只见一位道士一闪而出,弹指一击,那人立即倒地。牧童目瞪口呆,赶紧屈膝相谢。道士却已渐渐远去。只给他留下一句话:“只有自己创造的东西才属于你。”
猛然间,牧童想起妈妈的话,懊悔万分。
当晚,牧童离开了小镇。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将金子埋进深深的地下,它不愿再让这金子迷惑他人。
牧童终于又回到了山沟里。他不再乞求金子,而是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植树种草,开荒种田,放羊养牛,还养花种果树,凡是能做到的,他都尽力去做。……
秋天,牧童爬上高高的山顶,遥望洒满自己汗水的山谷。多美啊!生机盎然的山林,处处是鸟语花香;绿茵茵的草地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美丽的果林散发着浓浓的芳香;当年山坡上的木屋如今变成了“美丽的空中楼阁”;盛开的花圃把山坡装点得格外迷人……一切都变了。
“我的金子②。”牧童自豪地说。
小题1:作者围绕"金子"这一线索精心安排了文章的思路.请再读文章,理解作者的思路,在括号中填写相关情节。(2分)
希望得到金子--(               )---金子带来的厄运--(                )
小题2:写出文中开头和结尾两处加点的“金子”的含义。(4分)
①处:                                                                 
②处:                                                                 
小题3:首饰店老板接到了牧童的金子后,作者运用了"举""狐疑"和"瞟"等词语描写他.这些词语写出了首饰店老板怎样的心理?(3分)
小题4:道士留下的一句话"只有自己创造的东西才属于你"与前文相应.请将前文中与之照应的话摘抄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5:牧童从开始"抱"这金子到后来将金子深"埋"在地下,他先后不同的举动表明了什么?(2分)
小题6:文章结尾处""我的金子."牧童自豪地说".这里的金子指什么?(2分)
小题7:这篇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9分)
爱心项链
⑴这是美国东部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话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了雪地,拉到了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⑵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
⑶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少年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⑷爱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传。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爱心都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颗颗珍珠串起来,就是世界上一条最珍贵的无价项链!
⑸爱心项链串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大家心系一处,播洒爱的种子。让我们拾起这根金线,也做一个串项链的人,将我们手中的这本杂志,当作一份礼物,送给那些在贫困中却强烈渴望着知识的同学手中吧!
小题1:第一段叙述了一个故事,写出这个故事的相关要素。(5分)
时间: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
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从表达方式上看,该文可分成两部分,前部分为_________ ,后部分为_________。(2分)
小题3:第三段所叙的事能否省去,为什么?(3分)
小题4:第三段中少年所说的话中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小题5:第四段点题,作者将用“爱心项链”作比喻,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6:第五段中“这根据金线”是指_________,“串项链的人”是指_______________,这段的意思是在号召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6分)
人性的爱抚
马 德
(1)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又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2)店铺的男人也有些困乏,忍不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有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没有异样。他正要趴在柜台上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3)“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4)“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仔细打量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然而最显眼的,是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5)“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的时候,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6)“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明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的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 “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7)“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一曲……”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8)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
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9)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地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而曼妙的意境。
(10)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的时候,女人紧走几步过来,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说:“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之前,已经去了很多家,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那个男人睡着了,我的心里陡然升起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我甚至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12)“是的。”他继续说,“一颗在困难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小题1: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第(11)段中那位老师讲的故事中的“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那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2分)
小题3: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的作用是以女主人的_____________反衬男主人的____________。(2分)
小题4: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8)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
(2)(10)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小题5:文中男人说的“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有什么含意?这句话给了年轻人怎样的影响?(3分)
小题6:读完本文,你对善良、宽容与肯定有什么新的认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14分)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畅销书摘》2006.2 有改动)
小题1:体验细腻情感,回答:(4分)
(1) 第5段画线句“我的泪水掉了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 第8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与第3段中“我”感受到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
                                                                               
                                                                               
小题2:理解鲜明形象,回答:(4分)
(1) 母亲开始坚决不同意“分伙”,可后来为什么又改变初衷答应了呢?(2分)
                                                                              
                                                                              
(2)“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而是“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小题3:揣摩生动细节,回答:(3分)
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家人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
                                                                              
                                                                               
小题4:品味精彩语言,回答:(3分)
“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这句话对表现全文的主旨有何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的母亲》(节选)(17分)
胡适
家里虽然一贫如洗,但母亲情愿节衣缩食,省下钱来请了一位先生。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小题1:选文讲了我的哪两件事?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小题2:当我背不出的时候,父亲为什么要打我?(3分)
小题3:“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这是为什么呢?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3分)                                                    
小题4:如何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这些词语体现了什么?请赏析一下。(4分)
(1)母亲含着泪我上床,轻轻把被窝上,向我额上了几吻。
(2)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
小题5:读了此文,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严父慈母”的理解。(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