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的大...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有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举的两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十分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二段画线句子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说:“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你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请写一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你就容易止步不前,限制自己的创新思维。
2.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3.一是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二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
4.因为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
5.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6.提示:必须是现实生活中运用自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具体事例略。
7.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样,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是一个有活力的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够长盛不衰,兴旺发达。
(答案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的大】;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3)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4)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5)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6)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7)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8)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9)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10)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11)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本段文字的论点是[     ]
     A.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B.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C.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戴震幼时读书善于提出疑问的事例,直接证明了文段中的第________句话。(填序号)
3.作者认为,要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常常需要经过四个阶段,
     即:怀疑→                                        
4.有人说,我们国内的教育把有问题的孩子教得没问题,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把没问题的孩子教得有问题。对这一说法你是怎么看的?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①所谓“学问”,即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求问,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坚持学习固然重要,积极求问更属难能。遇到问题时,既要向年长者去问,又要向年轻人去问;既应向资深的专家学者问,也要向普通劳动者问。向比自己年轻或职位低的人请教是很不容易的。那么,让我们看看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是怎么做的。孔子说“余非生而知之者”,有不懂的事情便求问于人。一次,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说:谁说孔子是有学问的“圣人”,懂得礼仪?你看,他来到太庙,见什么人都要问,遇到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说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遇人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孔子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孔子这种精神呢?
       ②要做到不耻下问,首先应 。学习知识没有虚心求问的态度是不行的。精通文学的人不一定精通历史,精通数学的人不一定精通物理,文理兼通者更是少见。学问是无边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年轻,可能缺少老年人的经验;如果你年老,可能缺少年轻人的敏感。任何领域都有许多尚未被你了解的知识,任何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学习的地方。只要你虚心就可以发现你要学的东西,也只有你虚心才能学到你要学的东西。所以,不耻下问要从虚心的治学态度开始。
       ③要做到不耻下问,就要 。聪明的人知道多问就会增长知识。诸葛亮是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从古至今人们无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然而他的智慧很多都来源于他经常地向下属和百姓请教。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与群下教》的文章,其中讲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复,旷阙损余……”意思是说:丞相府需要幕僚,就是为了汇集大家的才智来做好工作。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地位得失,不敢向下级求教,那么缺点和损失就会越来越多。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只有勤学、勤问,才能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适应时代的需要。
       ④要做到不耻下问,还要 古人把求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字之书”另一类是“无字之书”。所谓“有字之书”即书本上的知识,“无字之书”是社会知识。社会知识就是我们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获取的知识。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想学到知识,就要会看、会听、会想、会问。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要领和窍门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但只要我们善于向有实践经验的人求问,便能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
       ⑤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赞颂。春秋时代卫国大夫孔圉死后,卫国国君授予了他很高的谥号——“文”。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孔圉也有错误,不应给予这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孔圉为什么能称为“文”呢?孔子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意思是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敏,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且不认为羞耻,所以国君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古人尚能如此,我们更要提倡和发扬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要获真知识,必得口常开,“遇事一问,必长一智”,问能者、智者、强者,也问不如己者,知识学问才能不断丰富提高。
(1)用文中一个成语作本文的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短语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A.善于求问 B.勤于求问 C.虚心求问
(3)第②③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三段文字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想学到知识”就要做到________。
(5)根据文意,第⑤段中画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6)第⑤段中“古人尚能如此”的“古人”指的是(只填序号)[     ]
         A.孔子           B.卫国国君             C.孔圉            D.子贡
(7)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个病句,在下面加以修改。
       古人把求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字之书”,另一类是“无字之书”。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1.给下列加粗词语注音。
     ①式(        ) ②关(       )
2.解释词语。
     ①根深蒂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持之以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文字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美国________家________,他曾发表过《________》等著作。 4.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创造性的思维还需要那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六段“我对此完全赞同。”这句话中的“此”具体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词语。
     ①满腹经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奥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举一个生活中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邓中翰

       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②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③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⑤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有删改) ------------------
【注】①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②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③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④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1.文章第①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
                                                                                             。(不超过25个字) 
2.阅读第②-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来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创新的过程”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
      答:                                                                                                                                              
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③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
       ①“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主张以存疑的态度来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同时又主张客观看待自己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反对独断专行。这种态度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②不以人蔽己,可以解疑解蔽,推动认识的前进。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文艺如此,科学亦然。普朗克教授虽然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但因为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虔诚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所以他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物理学理论因此停滞了几十年。而25岁的爱因斯坦不以人蔽己,他赞赏普朗克的假设并向纵深探索研究,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他又锐意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事实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因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表面性与片面性。谁也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如果对别人的观点理论全盘接受,也许就会被错误见解蒙蔽头脑而一错再错了。所以,只有具有不以人蔽己的精神,才能去鉴别前人认识的对错,才能在实践中去认真考察,不断思考,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建树。
        ③不以己蔽人,可以解放思想,让许多后进者创造出比前人更高的成就来。罗蒙洛索夫在德国留学时,指出老师沃尔夫的一个论点有错,沃尔夫这位欧洲著名科学家,在自己学生的真知灼见面前,欣然认错,并鼓励他写成论文在校刊上发表。应该说,罗蒙诺索夫后来之所以能够在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被人称为“俄罗斯科学之父”,这与他在前进道路上遇到了像沃尔夫这样不以己蔽人的前辈有关。正是在这些“不以己蔽人”的学者名家的引导下,更多的人才能推陈出新,获得了比前人更高的成就。
       ④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做到不以人蔽己,敢于否定别人的错误认识,固然不容易,但是要想做到不以己蔽人,勇于否定自己的错误见解,就显得更加困难些。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科学家,不仅具有“不以人蔽己”的勇气,而且具有“不以己蔽人”的胸怀,科学因此而发展,社会因此而进步。
       ⑤科学的昌明,社会的进步,需要大力发扬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的精神。
1.选文要阐明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2.第②段与第③段的论证角度有什么不同?     答:                                                                                                                                            
3.读罢本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简要作答。
     答: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