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章,完成问题。 【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1)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
题目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章,完成问题。 【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1)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2)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3)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4)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5)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6)“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7)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人,有拼命硬***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8)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9)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乙】中国人的自信从何而来
芮成钢
  [1]从哪里寻找自信
  一所大学请我去演讲,我问了大学生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你有自豪感吗?大家一致回答,有!我问:那到底是什么让你产生这种自豪感呢?有人回答是长江、长城,也有回答是经济的高速发展、5000年的文明、文字,奥运、火箭升空……
  我紧接着又问:假如清晨醒来,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菲律宾人,你还会为自己感到自豪吗?或者,你变成了一个卢旺达人,生活在非洲,经历过种族屠***,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此时,你还能够自信地面对全世界吗?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我能体会到,学生们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自信”的含义,大多数人都不能从自我中寻求自信。
  [2]自信最本质的来源是什么
  我刚到耶鲁大学时,同班同学互相做自我介绍,有一位来自菲律宾的同学给我印象很深。他在介绍自己时,讲解得特别详细:“我的名字(VincentPerez)由两个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典型的英语名,第二个词是典型的西班牙语名,我的名字包含着菲律宾曾作为殖民地国家受多国文化影响的痕迹。”
  他没有感到自卑,用平和的音调回顾了菲律宾的历史。他的自信来自于一种信念:没有人可以因为非我以外的东西来贬低我,没有人可以因为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贫穷来轻视我。
  2007年,我参加了北京宏志班的新年联欢会。孩子们各有各的故事,经济上的困难不但没有能带走他们的笑容与快乐,反而造就了他们超人的毅力和勤奋、朴素的态度与性格。在他们教室的墙角,小山似的堆满了空可乐瓶和饮料罐,这些都是从不喝饮料的他们大大方方地到其他班级和学校捡来的。这些废品让他们攒出了几百块钱的班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显示出了一种自信。
  差异既然客观存在,我们就应该坦然地面对。在人格上全世界的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真正的自信应该来自于深植于心的这种信念。
  [3]中国人的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和自尊,以及独立的人格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通过强调历史,强调遗产,甚至强调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得来的。四大发明怎么样,有四百大发明又怎么样?请到镜子中去看一下自己,从外套、上衣、裤子,到衬衣、内裤,上上下下,都不是我们发明的。因此简单地比较谁发明了多少东西没有意义。泰山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就在我的家乡,我热爱黄山,但是,我知道世界上还有比黄山更壮观、更雄伟的,难道因为世界上还有黄石公园、乞力马扎罗山、富士山,我就自卑了?
  我们不用依赖历史的传承,不用依赖多么惊人的GDP增长速度,我们完全可以追求能够让自己幸福的目标。只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世界上的人不因背景不同,文化不同,是否有悠久的历史,也不因为人口多少,国土面积的大小而在自信上有所差异。自信最本质的来源是相信平等,相信自己。我们不用太在意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如何评价我们。将目光转向自己,自信也许更加长久和坚实。(选自《青年文摘》2009。4,有改动)
1.甲、医两文都谈到“中国人的自信”问题,但论证的重点不同。两文的论点分别是:
甲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原文,辨析甲、乙两文句子中的“中国人”所指的对象。
甲文中“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中国人的自信从何而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时代背景和协作对象不同,甲、乙两文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第(2)部分列举了两个例子(自菲律宾同学的自我介绍和宏志班孩子们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乙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将目光转向自己,自信也许更加长久和坚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乙文,请你对那些因为生活不如别人,或学习成绩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的同学说几句鼓励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甲文: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人;乙文:中国人的自信来源于相信平等,相信自己。
2.甲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乙文:所有的中国人(人民大众)
3.甲文:语言尖锐,带有嘲讽的意味。乙文:语言诚恳、亲切、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4.为了证明自信是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的自我、自强和行动(或证明论点)。
5.相信自己,从自我中获得的自信,不会因为别的原因而失去,才牢固而且长久。(不依赖别人,不依靠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目标,这种自信才能保持长久。)
6.“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章,完成问题。 【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1)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贵在养成良好习惯
  一位已经卸任的哈佛大学校长告诉他的学生:“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则二十年后,必判若两人。”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告诫,说明学习成才贵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何谓习惯?字典的解释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常常接触某种新情况而逐渐适应,也称为习惯。习惯有好坏之分。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于人于己于社会皆有利的习惯。激励大师金克拉说:“良好的习惯是你能够拥有的最好的素质,尤其在事业上。”他总结了使他事业和人生皆臻化境的因素:自律,努力工作,判断力,诚实正直,守信,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幽默感。这些素质是任何成功人士都必须具备的。
  有人说:“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是人后天的全部本性。”这是从生物学角度对习惯作出的更为本质的分析与判断。生物学家告诉人们,不断重复的习惯性行为,往往会转变为一种肌体的内在的机能和行为倾向,这是一种生物的内在本性。人们从小就接受这样一种教育、培养和训练,那就会使人每一天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利于人每一天的生活。因此,人们要做到尽可能地把一些有益的行为转变为习惯性的、自觉的行为,抵御和避免一些不利的行为。
  习惯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自己的职责,也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深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习惯决定命运。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曾对1200名失败人士进行过调查,当被问及他们失败的原因时,几乎95%的人都认为“不良的习惯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习惯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无处不左右人们的生活。人们平时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良好习惯需要培养。据说,柏拉图当年曾经因为某件小事责备过一个小孩。小孩委屈地说:“就因为这点小事,你就责备我吗?”柏拉图严肃地回答说:“如果养成了习惯,可就不是小事了。”每个人的所有行为,即便是极其小的细节,都会被一种我们觉察不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这东西便是我们自己所养成的习惯。比如,每天同一时刻开始读10分钟书,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每当这一时刻即使事先没有做好准备,你也会进入同样的精神状态,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人们习惯在早已习惯的轨道上滑行,习惯在习惯的人与事中穿梭。可以说,习惯是一种行为的本能。
  抑制坏的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关键在于自我节制。正如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所说:“如果今天能做到有所节制,下次就容易做到,再下次就更容易做到。因为习惯能改变人的本性。它要么能阻止人性中的邪恶,要么使其更为放纵。”年轻人更需严格自制,不能放纵自己,不能养成懒散的习惯,贪玩好乐的习惯。而要积极进取,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需从规范自己的每一个细微的行为开始。(选自《成功之路》2009年第3期,有删改)
1.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习惯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无处不左右人们的生活”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第三段论述了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
B.习惯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不能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C.“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则二十年后,必判若两人。”这句话强调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年轻人更要严格自制,积极进取,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5.有同学认为“人无完人,有点毛病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读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效可医。
  【乙】读书需做选择。书有高下之分,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若干“看家”的书,无论怎样精简,也不要丢弃;无论怎样繁忙,总要随时翻阅。两汉宏文、唐诗宋词、元代杂曲、晚明小品中一些久经锤炼的篇什,不必很多,百余种足以使我们经常约会文化盛筵。一套《古文观止》,翻阅何止百遍。选家批阅数载,掏沙捡金,以千锤百炼之精神汇集千锤百炼之作品,什么时候读都会心驰神往。许多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经典,这些经典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并非说我们可以忽视新知识、新文化、新文明,而是说新书往往要经过历史的沉淀,才会显示其价值,才能引为知己,成为“看家”的好书。书海无涯,以有限生命畅游无限书海,就要细加斟酌。(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文选》2006年第5期,作者:金采薇)
1.下面的论点,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的论点:读书很重要。
B.甲文论点:读书要有好方法。
C.甲文第(3)段的论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D.乙文的论点: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若干“看家”的书。
2.甲乙两文谈的话题都是关于__________的。从论证的层次看,甲文(1)(2)(3)段之间是________关系,乙文属于_________结构。
3.甲文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第(20段列举了五种不同的读书方法,除“选读”外,请你再概括出两种,并结合一种读书方法,谈谈这种方法对你学习语文的帮助。(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读书使人优美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1、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列举那些能使人外表变得美好的方法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读书是最简单的美容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横线的句子,从语言鉴赏的角度谈谈它们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作者列举的这些,你认为读书还有哪些神奇的效果?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简单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贵州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完成问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1.段③中加粗的“实验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错误是什么?作者用这个例子证明什么?
答: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不可以删掉,说说是为什么?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贵州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敬业与乐业(节选)
梁启超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倦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j-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5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予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敬业”中的“敬”字该如何理解?请从第1段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l段中,作者列举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的观点,你最认同的是哪一个观点?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海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