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15分)①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15分)
①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其中北京长城不仅是整个长城的缩影,更是整个长城的精华部分。它好像一个横着的英文字母“C”,呈半环状环绕在北京北部、东北和西北三面。从东到西包括6个区段: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全长629公里。
②提到长城,人们往往首先把它和秦始皇联系起来,似乎他建造的长城是最早的,实际上北京地区长城建得更早,公元前283年,燕昭王29年,为抵御匈奴,燕国修筑了燕北长城。先秦燕国、秦汉、北魏和明代,这四个时代北京长城都在持续建设中,特别是在后来明代修建的长城中,经过徐达、戚继光两代名将的重点建设,北京长城建设得最完备。开国功臣徐达大将军主持重修了居庸关、司马台关、古北口关、慕田峪、黄花镇等长城关塞。1569年开始,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州总兵15年,护卫京师,他改建长城,呕心沥血,使北京段长城成为万里长城中建筑最坚固的黄金地段。
③北京长城主要分布在京北燕山山脉带和京西太行山脉一带,这些地方高山深谷,断崖险关,这就使得北京长城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位于怀柔的慕田峪长城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墙体两面都树起高大垛口,可以两面御敌。密云境内的司马台长城分东西两线伸展蔓延,东线长城建在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上,仅在2.7公里间,从海拔295米骤然升至986米,东线长城犹如一条巨龙从湖水中腾空飞起,直指云端。更为难得的是在千米山峰之巅竟密布15座敌楼。
④明清两代皇城、皇宫、皇陵,都距北京长城不过几十公里,所以北京长城是护卫京城等要地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位于延庆县军都山关沟的八达岭,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曾修筑长城。明代为了加强防御,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使其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
⑤北京长城的自然景观还特别丰富多彩。慕田峪长城,春天群芳争艳,夏天满目苍翠,秋天五彩缤纷,冬天雪挂枝头。
⑥今天,北京的多处长城已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景区,中外游客登上长城,可以尽情欣赏长城雄伟壮观的景象。
小题1:阅读第②—⑤段,概括说明北京长城都有哪些特征。(4分)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其作用是:     
                                                                    (4分)
小题3:“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主要”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小题4:据CCTV报道:在八达岭长城,记者看到,由于被人刻上密密麻麻的字,城砖已经面目全非。有的人在长城上表达爱意,也有人把对他人的恨留在长城上,一些外国游客也入乡随俗,将这里当作留言墙,韩文、英文等文字时有出现。(2+2分)
请拟一则有关保护长城的宣传标语:
                                                
长城在2004年列入世界濒危文化遗产名单,请为保护长城出谋划策,提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答案

小题1:①建造最早,建设得最完备、(最坚固);②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③是护卫京城等地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防御能力强;④自然景观丰富。
小题2:列数字 打比方 通过具体的数字写出了东线长城垂直落差大(或者答“地势险峻)的特点 ;把它比作巨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的雄伟气势。
小题3:不能删去。(1分)“主要”表明现存的长城遗迹相当一部分(大多数)是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但也有一小部分不是。如果去掉“主要”则说法过于绝对了,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小题4:略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再二至五段中,从前向后找,不难发现相关的原句,如二段中的“北京地区长城建得更早” “北京长城建设得最完备” 三段中的“这就使得北京长城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 。四段中的“北京长城是护卫京城等要地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五段中的“北京长城的自然景观还特别丰富多彩”。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说明文阅读中,要特别注意抓住各段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为第一句,它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2:
试题分析:“东线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很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放到说明文中即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仅在2.7公里间,从海拔295米骤然升至986米”明显的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中心句,也就是长城的特点。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回答不能删去。此词出自“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回答理由时,要把原句与去掉之后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区别,理由自然就显现了。
点评:分析说明文中的词语准确性,要把它放到语境中,体会出它的意思和用法,并将删掉该词的句子和原句加以比较。
回答这类题目,一般采用三步法,即首先回答不能,然后指出该词在原句中的意思和作用,接着说去掉会变成什么情况,如与实际不符或说法过于绝对等,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掉。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小题拟宣传标语,突出“保护长城”的主题即可,如通俗易懂直奔主题的“万里长城历史悠久,保护长城人人有责”,再如含蓄警醒式的“用心呵护万古长存,随意破坏一朝即毁”。第二小题可以多角度发散思维,如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成立系统的监管部门,成立宣传小分队、及时加固维修等。
点评:此题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题,没有唯一答案,但一定要注意拟宣传标语时,话语要有感召力,要扣紧主题。提可行性措施时,一定要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拟答,并注意措施的可行性。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15分)①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文后题目。(14分)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④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小题1: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是都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穷的景致。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4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2)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小题3:下列划线的词语删除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2分)                【    】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B.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C.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D.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小题4:苏州园林是能工巧匠和官场文人共同合作的结晶,苏州历史上出了许多状元、进士。历经了仕途风雨,经过了宦海浮沉,哪些已感到身心疲惫的状元、进士们便想要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物化成一个精神绿洲,体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人生价值和宇宙观,苏州园林便应运而生。请根据下列材料探究园林设计建造者的处世理想和生活情趣。(4分)
①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 ——苏舜钦《沧浪亭》
②“网师园”:网师,即撒网的渔翁。“渔翁”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隐逸者的典型形象。
③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楹联
④斗酒纵横廿一史, 炉香静对十三经。——拙政园联
⑤苏州园林里有植物100余类,250余个品种。其中荷花是许多园林的传统花卉。如拙政园,其中与荷有关的建筑就有很多处:藕香榭、留听阁、芙蓉榭、远香堂、香洲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2分)
漫话阶梯(刘心武 / 文)
  ⑴最早的阶梯,追求的完全是连接两个以上的不同平面的功能性。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梯逐渐具有了心理属性,也就是说,人们建造阶梯,不仅是为了方便从一个平面上升或下降到另一个平面,而且,也是为了达到心理上的一种满足。
⑵中国古典建筑,不仅是皇宫,像祭坛、寺院、道观、王府等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都一定要平地垒起高基座,建造有气派的阶梯,以体现出对神佛贵人的尊敬。现在仍存在的河南开封龙亭,是将这种心理需求达于极致的典型。它是在平地拔起的十三米高台上盖出一个殿堂,里面供奉着称颂“真龙天子”即“皇帝万岁”的牌位,专用于在彼处由钦差大臣宣谕“圣旨”。殿堂即“龙亭”前面的台阶分三层共72级,故意建造得相当陡峭,那夸张的造型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从而引发出心理反应。
  ⑶近代社会建筑中的阶梯仍可起到主导人的心理意识的作用。由吕彦直设计的完成于1929年的南京中山陵,由陵下到陵寝主体,落差为73米,设置了八个过渡性平台,一共有392级台阶(当时中国人口为三亿九千二百万)。当谒陵者在头几个平台的阔台阶上往上行走时,所望见的只是天宇,要随着一步步地攀登,那顶部的蓝瓦祭堂才会慢慢地浮现眼前。这就是建筑师利用长距离、缓爬升的阶梯,来调整谒陵者的心理,使其能够“默默想音容”,将崇敬与缅怀的情绪达于浓酽。
  ⑷城市公众共享空间的阶梯设置,一定要突破狭隘的功能需求,营造出奇趣妙境。最成功的一个例子是罗马的西班牙广场,最出彩的就是1723年由德·桑蒂斯和斯佩基设计的那一组面对“破船喷泉”的扇形阶梯,它不仅是“视觉冰激凌”,更可以当作舞台承载多种形式的表演。已经有太多的电影利用它作为背景去表现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命运,那一组台阶实际上已经是人们熟悉的具有生命的存在。
⑸至于民居里的阶梯,现在花样很多,法式的旋转楼梯似乎相当流行,但照搬这种节约空间而且具有浪漫气息的楼梯时,一定要考虑到家人的实际需求,注意安全。
  ⑹阶梯并非简单事物,在当下生活中,除了其实用性,“阶趣”应该是设计者考虑的重点,特别是涉及到公众共享空间时。                           (有删改)
小题1:作者主要介绍了哪几种阶梯?
小题2:在作者看来,阶梯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小题3:阅读第3段,找出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
小题4:下列句中划线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在当下生活中,除了其实用性,“阶趣”应该是设计者考虑的重点,特别是涉及到公众共享空间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熊召政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完成文后题目。(10分)
①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在扬州留下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我们一车人都想当然的认为扬州在江南,知道到了扬州才知道不需过长江,回来后查的资料,才知以上。
②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的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③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载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
④ 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的诗化了。
⑤如是,话题就回到“烟花三月下扬州”上头,知道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的意义就不大。杜牧说“秋尽江南草木凋”,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莺歌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荡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如同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
⑦为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2007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
⑧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濛濛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速路上去了。
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与凛冽阔大的北地气象相比,扬州城的景色显得温婉绮丽。
B.扬州在历史上虽屡经战乱,但繁华的气象却并未因此颓败。
C.烟雨迷离的扬州城诗意盎然,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意趣。
D.作者以古衬今,满怀深情地赞美了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
小题2:文中多处引用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4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共6分)
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150米左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还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小题1:选文①—④段,先介绍____________,然后介绍____________,最后介绍____________。(3分)
小题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世博轴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夏季工作的流程。(3分)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直接构成了由江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两大技术组成的绿色中央空调系统。世博轴空调系统的4个机房中,3个采用了土壤源技术,1个采用了江水源技术。这种全新的空调系统,不会像传统中央空调那样消耗大量电能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而是利用黄浦江水和土壤,夏季用来制冷,冬季用来供热,100%采用再生能源。根据季节不同,两种能源还各有侧重。夏季,江水源满足世博轴70%的供冷需求,土壤源为补充;冬季,由于上海冬季黄浦江水的最低温度可降至4摄氏度,冬季供暖的“力道”不足,土壤源满足世博轴60%的供暖需求,江水源为补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科普短文《天宫一号》,完成题目。(10分)
①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② 在2010年的珠海航展上,被问及为何给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王菡表示,人们把住得最舒服的地方叫做宫殿,而将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则是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天宫一号的名字还让人联想起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应该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
③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长约9米,最大直径3.35米,重量约8.5吨,采用两舱组成结构,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本体分为前锥段、圆柱段和后锥段;密封的前锥段和圆柱段为航天员短期驻留提供在轨生活工作空间,可容纳3名航天员生活;后部非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设备;在前锥段前部还装有空间交会对接设备。资源舱则包括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外部安置太阳翼,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
④ 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作为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验证天地往返运输飞船的性能和功能;突破航天员中期驻留、飞行器长期在轨自主飞行、再生式生保和货运飞船补加等关键技术,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安全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初步建立能够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试验平台。
⑤ 天宫一号在寿命、对接口等方面不同于其他空间站。首先,试验性空间站在轨寿命通常低于5年,而其他空间站可达5至10年,或者更长。其次,试验性空间站的规模较小,对接口也少,没有扩展能力。而其他空间站至少有2个对接口,能同时对接载人运输器、货物运输器或专用实验舱。三是试验性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较短,一般是几十天。而其他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大多为百天以上。
⑥ 天宫一号与国外试验性空间站在功能和用途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质量较小,约为8吨,而国外试验性空间站都为20吨级以上,因此称其为简易“空间实验室”更加合适。
小题1:选文第②~⑤段依次从哪四个方面介绍了天宫一号?(4分)
                                                                                         
小题2:第⑤段中划线的“通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 分)
                                                                                         
                                                                                         
小题3:第⑤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