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
①尝: ②异: ③乞:
2、用“/”为下面句子标出停顿。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翻译句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话回答)
5、“不使学”造成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答案
②异:诧异;
③乞:求取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4、幼年时天资过人 十三岁时才能衰退 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5、眠然众人矣。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本文的作者韩愈,字 , 代文学家,位居 之首,有“ ”的美誉。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虽有名马( )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3)食之不能尽其材( )
(4)执策而临之( )
3.翻译句子。
原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句:
4.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写出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 。
5.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作者的观点,那么,这观点所蕴含的深意是什么?
6.本文虽通篇不离马,却另有深意。纵观全文,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其中“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指什么?
7.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实际就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能手执马鞍( )
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
2.阅读文章说说傅永能够“发愤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3.傅永从“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到“涉猎经史,兼有才干”这个前后的变化给你怎样的启示?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译:
2、方仲永才华的泯灭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
3、方仲永的不幸遭遇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
答: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译:
2、方仲永才华的泯灭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
3、方仲永的不幸遭遇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
答: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划线的词语。
(1)项为之强( ) (2)鞭数十( )(3)驱之别院( ) (4)方出神( )
2.翻译下面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概括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童年趣事。
4.作者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的目的是什么?
5.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怎么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例句:不以物喜
B.徒以有先生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以中有足乐者
2.下面各句中划线词语与例句中划线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宠辱偕忘
B.沙鸥翔集
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最新试题
- 1选出对《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A.《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
- 2下列去括号正确的是[ ]A.﹣(4a+3b﹣5c)=﹣4a+3b﹣5cB.a2﹣(2a﹣b+c)=a2﹣2a﹣b
- 3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下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 4如图所示,一支牙膏悬浮在水中,此牙膏所受的浮力 重力(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浮力的方向 。若将牙膏倒置后再
- 5以下利用超声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机械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人们
- 6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有一个固定竖直挡板,在挡板和斜面之间有一 个质量为m的光滑球,设挡板对球的支持力为F1,斜
- 7— Do you mind if I keep pets in this building? — _______ .
- 8条件,条件;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 .
- 9两条平行线所成的同旁内角度数比为1:2,则这两个角中较小角的度数为______.
- 10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圆B.菱形C.正三角形D.正方形
热门考点
- 1(1)如图:用两种方法求阴影的面积:方法(一)得 _________ .方法(二)得 _________ .(2)比较方
- 2设事件A,B,已知P(A)=,P(B)=,P(A∪B)=,则A,B之间的关系一定为( )A.两个任意事件B.互斥事件C
- 3设函数f(x)=ln(x+a)+x2, (1)若a=,解关于x不等式;(2)证明:关于x的方程2x2+2ax+1=0有两
- 4如图,在公路l的两旁有两个工厂A、B,要在公路上搭建一个货场让A、B两厂使用,要使货场到A、B两厂的距离之和最小,问货场
- 5A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B元素和A元素的原子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均为8,A与B可形成化合物BA2,则
-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肚。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
- 7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2(g)+B2(g)xC(g),符合下列图I所示关系。由此推断,对图Ⅱ的说法正确的是
- 8西红柿因其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用开水烫一下西红柿,会在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 ]A
- 9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A.调查中国第一艘航母各零件的使用情况B.调查重庆市中学生对利比亚局势的看
- 10用方框内所给单词填空because, walk, would, more, kind, whole, also, m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