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记承天寺夜游 |
1.苏轼 “唐宋八大家” 题西林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2.①想要;②高兴、愉快的样子;③睡,卧;④考虑,想到;⑤于是,就;⑥共同,一同;⑦只;清闲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3.①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仿佛有)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②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③想到没有可以与自己同乐的人。 ④我们一起到庭院中散步。 4.相与/步于中庭 5.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6.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③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7.①“欣然”二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心境。 ②欣赏月下美景的欣喜,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自嘲、自矜、自解、自慰,多种情感融于其中。 ③既是作者对贬谪后担任闲职身份的自嘲,又是作者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的旷达胸怀的写照。 8.皎洁 摇曳 9.①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②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以上意对即可)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赜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节选)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①。水抵②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③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④。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选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右溪记》节选) 注:①营溪:即营水,河流名。②抵:击拍。③欹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欹“.通”敲“;倾斜。④洄悬激注:洄(hui),漩涡。悬,形容触石溅起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⑤逸民退士:指不为官的隐者扣归隐的官宦。 1、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 (1)柔梢披风 披:______________ (2)罍而歌者 罍: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脱笼之鹄 肉食者谋之 B.潭中鱼可百许头 麦田浅鬣寸许 C.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 D.波色乍明 色愈恭,礼愈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从哪些方面来写满井春色?突出了满井初春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你从两文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___________________,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甲乙文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词。 (1)妇抚儿乳________ (2)屋舍俨然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回答:【甲】文中一句是以动写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出即可)。 5.请补充横线上的文字,并说出“_____________,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节选)) 1.〖甲〗文的作者是明初的散文家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_ (2)腰白玉之环_________ (3)予幼好书,家贫难致_________ (4)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甲段内容,请你具体指出作者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的作者写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