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
(3)比行百里始奋迅_______________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_______________
(2)然非精洁则不受_______________
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_______________”才能展现“千里马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_______________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_______________阐述,他们都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
3.一食或尽粟一石,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4.反面,正反对比,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请写一个与“杞人忧天”近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身亡所寄 亡____________
(2)天,积气耳 耳____________
(3)其人曰 其____________
(4)奈地坏何 何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果积气,日月星辰,不当坠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作什么样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__________
(4)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__________
(5)执策而临之 执: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
注释: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yù):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恶不可食 食
(2)徐谓黄门曰 谓
(3)秦少游闻之 闻 __
2.找出与例句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吾欲之南海,何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4.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
宋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