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完成1—4题。【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
题目
题型:北京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完成1—4题。【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尔而与之( )                                
为身死而不受( )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⑷贫与贱,人之所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⑴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请你从甲乙两则文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贫贱不能移”精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强调的“义”与当今人们追求的“利”有无矛盾?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⑴用脚踢;⑵通“向”,从前;⑶不如;⑷厌恶、讨厌、不喜欢。
2、⑴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⑵用不正当手段(方式)而得到财富和尊贵的地位,对我来说像天上的云彩一样虚幻无用。
3、(甲)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或: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乙)贫而无谄(或: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意思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完成1—4题。【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 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2.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里之城,七里之          爷娘闻女来,出相扶将
B.多助之                    余人各复延其家
C.威天下不以革之利          上使外将
D.国不以山溪之险            吾义不杀人
3.“得道者”的意思是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4.用文中语句填空。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5.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于:困心        每自比管仲、乐毅
B.其:苦心志       帝感
C.者:出则无故国外患   肉食谋之,又何间焉
D.之:舜发于畎亩中    孔子云:“何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将: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
B.间:傅说举于版筑之      毛羽鳞鬣之皆有喜气
C.敌:出则无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
D.发:征于色,于声       野芳而幽香
3.简答。
①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②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4.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②万于我何加焉!(           )
③贤者能勿耳(           )
④此之谓失其心(           )
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不受
D.呼尔与之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简答: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6.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卖油翁
  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②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成语)的道理。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康肃笑而遣              大言数主失(《强项令》)
B.尝射家圃                   政猛虎也(《捕蛇者说》)
C.取一葫芦置于地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睨之,久而不去           国怀乡(《岳阳楼记》)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西自治区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题型:新疆自治区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