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4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题目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4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眠觉:睡醒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1)欣然起行______________
(2)无与乐者____________
(3)起彷徨______________
(4)人问其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愉快地,高兴地
  (2)想,思考
  (3)于是
  (4)原因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意对即可)
3.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总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A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4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课内文言语段,完成1-4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略无处_______________
②不见月_______________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
④林涧肃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千二百里     中力拉崩倒之声
B、春冬时       水路草木
C、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D、哀转久       率妻子邑人来此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1—4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以便,准备)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元结,唐代文学家,文风清淡简洁,纯真自然。他第二次任道州刺史时,在城西发现一小溪,此处泉石幽胜却无人赏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此文。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然不动(            )
其境过清(            )
③此溪在山野 (          )
④不可状(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中都对“水”进行了精彩的描写,突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甲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潭水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水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甲乙两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 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俾(bǐ):使。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折蛇行(  )
(2)神寒骨(  )
(3)不可状(  )
(4)为之然(  )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可为都邑胜境  乃记而去
B.其境过清     卷石底
C.潭西南望     置州以来
D.为之怅      佁不动
3.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两者同中有异。(1)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二)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1、会天大雨,道不通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不相同?
A、天大雨,道不通 宾客大宴(《口技》)
B、陈胜、吴广皆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C、扶苏以谏故 广故言欲亡
D、得鱼腹中 每假借于藏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2、下面句中加粗字与“固以怪之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目似瞑
B、无丝竹乱耳
C、君病在肌肤
D、食不能尽其材
3、陈胜认为可以假借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向天下发出起义倡导。这两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
①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①景公:齐国国君。②霁:天放晴。③陛:皇宫的台阶。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  实  味  不  同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吏二一人诣王(             )
(2)晏子避对曰(             )
(3)叶相似(             )
(4)公狐白之裘(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