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⑴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⑵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⑴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⑵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⑶矣。苟能起,又不艾⑷。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注】
 ⑴ 卬 ánɡ:高举着头。⑵ 踬 zhì 仆:跌倒。⑶ 病:疲惫。⑷ 艾 yì:停止,悔改。
小题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4分)
持取 (    )         人怜之   (    )
能行 (    )         又持取如 (    )
小题2:选出划线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3分)
A.以厚B.为去C.日思高D.大
小题3:选出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3分)
A.蝜蝂,善负小虫也  今世之嗜取
B.背甚涩     极力不已
C.卬其首负     人或怜
D.困剧不止也    其形魁然大者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就,总是。 有的人。 如果。 先前,从前。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有人同情它,为它拿掉它背上的重负。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
小题5:特点:用了对比写法,用蝜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
寓意: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辄”,古文中有本义为名词“车辄”,有当副词“就”用,本句中为“就”。“或”“苟”是古今异义词,“或”古义为“有的”,“苟”为“如果”。“故”在古文中意思很多,有“原因”“原来、从前”“朋友”“亡故”“所以”“通‘固’”等义,本句中为“从前”。
点评:本题不难,这几个字词是古文中常见字词,易于理解。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几个“其”都是代词,但指代内容不同。ACD三项都指代人,“他”,B项指代“蝜蝂之背”。
点评:本题有难度,短文不太好懂,学生理解有困难。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A项中“者”一表示判断一是“的人”的意思;C项中“之”一代“东西”一代“它”( 蝜蝂);D项中的“虽”一为“即使”一为“虽然”。B项中“其”都代“蝜蝂”。
点评:本题有难度,短文内容学生不易读懂。学习古文时对字词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常见词的用法,尤其是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三要做到举一反三,学一个词某一个意思,要想到其他的意思,注意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中“或”“怜”都是古今异义,要注意分辨。第二句中的“虽”一为“即使”一为“虽然”。“魁然”,形容庞大,“名人”指有名字的人,“则”:就;“智”:智力。
点评:第二句翻译有难度,难解字较多。翻译此类难译文言句子,可以借助文章的语境,先推断大概意思,再了解句中字语的意思,最后疏通句子。
小题5:
试题分析:这篇寓言以物喻人,以人比物,将贪得无厌的人与小虫比较。抓住两段最后一句即可理解寓言。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此文的阅读有困难,不容易理解短文的内容。了解寓言的寓言,首先要读懂寓言的故事,注意作者的评价语。
核心考点
试题【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⑴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⑵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童趣 沈复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第(4)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之“山”指的是           所倒的“树”指的是            (3分)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元方入门不顾(    )
小题2:翻译句子(3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3:文章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9分)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小题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4分)
①友人来(     )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小题3: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②以赈③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②廪:粮仓。③赈:救济。
小题1:解释加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追者曰              反(              )
(2)库无,仓无粟        兵(              )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线标出来。(2分)
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小题3:从全文看,“阿县大治”是因为子奇采取了哪些得力的措施?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阿县“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秦谓齐王曰齐秦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王曰:“尊秦。”“释帝,则天下爱齐乎?且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宋之利也?”对曰:“夫约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代赵,不如伐宋之利。故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倍约傧秦,勿使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则卫之阳城危;有淮北,则楚之东国危;有济西,则赵之河东危;有阴、平陆,则梁门不启。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易尊’者也。愿王之熟虑之也!”
注释:帝:帝号
小题1:解释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则梁门不  (   )      (2)愿王之虑之也(   )
小题2:请你试着读一读下列句子,看哪些字的后面需要加上标点符号,在相应的位置上用“/”线标示出来。(3分)
苏 秦 谓 齐 王 曰 齐 秦 立 为 两 帝 王 以 天 下 为 尊 秦 乎 且 尊 齐 乎
小题3:苏秦要齐王放弃帝号的理由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本文出自《战国策》,由于齐王听信了苏秦的话,最终造成了‘五国伐齐’,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