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江苏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转折点是_______,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转折点是_______;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_______的,且____】;主要考察你对透镜及其应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4)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下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 )
B.凹透镜成虚像
C.凸透镜成实像
D.凸透镜成虚像
(2)这两个照相机各成怎样的像?
(3)该同学用照相机B对着远处的景物时,在纸屏上可以看到清晰的像,但是看近处放在课桌上点燃的蜡烛时,无论怎样调节纸筒套入的深度,纸屏上都没有出现蜡烛清晰的像。请试试看,并思考原因可能是什么?
B.得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A,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用另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代替原来焦距为f 的凸透镜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B,观察实验现象,他发现像B比像A变大了。
⑴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f"与f大小关系是 。
⑵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之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蜡烛应向 移动。
⑶由实验可知:当用变焦照相机拍照时,如果想使被拍摄景物的像变大些,应调节相机的焦距变__________些
最新试题
- 1设x∈C,方程|x|2-|x|=0的解集为( )A.{0,1}B.{0,-1,1}C.{0,-1,1,-i,i}D.以
- 2物体以初速度v0作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可以看成是两种简单直线运动的合成,合速度用vy表示,以y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g已
- 3森林中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增加了空气的湿度.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B.生物都能适
- 4今天,手机成为新时尚的象征。近年来,由于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蜂拥而上,导致世界手机售价下滑,亏损数额增加。其原因是[
- 5今年五一节,小明和爸爸决定用游戏的方式确定两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他们把3张分别写着“上海”、“杭州”、“宁波”的卡片放
- 6两种气态烃的混合气体共1 mol,在空气中燃烧得到1.5 mol CO2和2mol H2O。下列关于该混合气体的说法中合
- 7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13分)汉语“纯洁性”之争【媒体看法】2014年4月25日《人民日报》发文《“零翻译”
- 8-6的相反数为[ ]A.6 B. C. D.- 6
- 9写出戊烷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在各种带电微粒中,______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物理学家把______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热门考点
- 1已知函数f(x)=2x3+ax与g(x)=bx2+c的图象都过点P(2,0),且在点P处有相同的切线. (1)求实数a、
- 2美国内战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这是由于这次内战[ ]A.是由资产阶级与种植园奴隶主的矛盾引起的B
- 3函数f(x)=2x(ax2+bx+c)满足f(x+1)-f(x)=2x·x2(x∈R),求常数a、b、c的值.
- 4函数是( )A.周期为的奇函数B.周期为4的偶函数C.周期为的偶函数D.周期为的奇函数
- 5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Na+>Mg2+>Al3+>F-B.热稳定性:HCl>H2S>PH3>
- 6概率的定义: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______的数,称为该事件的概率.
- 7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C⊥平面ABC,点P、M分别是SC和SB的中点,设PM=AC=1,∠ACB=90°,直线A
- 8书面表达。根据汉语提示,编一则对话.提示:林涛指着 问王林该物品用英语怎么说,王林告诉了他,接着林涛又问王林是否会拼写
- 9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意趣的是A. B. C.
- 10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KClO3C.MgOD.Na2 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