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解答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1)
2x |
x+2 |
3 |
x-2 |
(2)
3 |
x |
6 |
x-1 |
x+5 |
x(x-1) |
答案
得:2x(x-2)-3(x+2)=2(x+2)(x-2),
整理解得x=
2 |
7 |
经检验x=
2 |
7 |
(2)方程两边同乘x(x-1),
得:3(x-1)+6x-(x+5)=0,
解得x=1,
经检验x=1是方程的增根,
所以原方程无解.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索如下方程的解法:(x2-x)2-(x2-x)+12=0
学生甲:老师,这个方程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行吗?
老师:这样,原方程可整理为x4-2x3-7x2+8x+12=0,次数变成了4次,用现有知识无法解答.同学们再观察观察,看看这个方程有什么特点?
学生乙:老师,我发现x2-x是整体出现的,最好不要去括号!
老师:很好,我们把x2-x看成一个整体,用y表示,即x2-x=y,那么原方程就变为y2+8y+12=0.
全体学生:(同学们都特别高兴)噢,这不是我们熟悉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老师:大家真会观察和思考,太棒了!显然一元二次方程y2+8y+12=0的根是y1=6,y2=2,那么就有x2-x=6或x2-x=2.
学生丙:对啦,再解这两个方程,可得原方程的根x1=3,x2=-2,x3=2,x4=-1,嗬,有这么多根啊!
老师:同学们,通常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换元法.在这里使用它的最大妙处在于降低了原方程的次数,这是一种重要的转化方法.
全体同学:OK,换元法真神奇!
现在,请你用换元法解下列分式方程:(
x |
x-1 |
x |
x-1 |
A.2x2-x=0只有一个实数根 | ||
B.
| ||
C.方程x2+3=0没有实数根 | ||
D.ax2+bx+c=0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 |
2-ax |
x-2 |
(1)x2-4x-3=0
(2)x2-
2 |
1 |
4 |
(3)解方程
1-x |
x-2 |
1 |
2-x |
(1)
2 |
x-3 |
3 |
x |
x |
x-1 |
3 |
(x-1)(x+2) |
最新试题
- 1函数y=3x的图象与函数y=(13)x-2的图象关于( )A.点(-1,0)对称B.直线x=1对称C.点(1,0)对称
- 2“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是乔布斯的名言,他领导下的苹果公司先后推出了Macintosh计算机、iPod、iPhone、i
- 3北京的气候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4导体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______,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以及我们使用的手机,都是靠______传输信号的.电磁波
- 5Don"t ________. You will ________ new customs and different
- 6已知x=2-1,求代数式x3+2x2+x的值.
- 7如果x+32=y-13=z-24,且x+y+z=18,求x,y,z的值.
- 8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白气”C.进入
- 9英国某媒体推测:在2020年之前,人类有望登上火星,而登上火星的第一人很可能是中国人。假如你有幸成为人类登陆火星的第一人
- 10要准确量取85毫升液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A.50毫升量筒B.100毫升量筒C.试管D.胶头滴管
热门考点
- 1设在的内部,且,则的面积与的面积之比为( )A.3B.4C.5D.6
- 2When they got there,they found the people suffering the stor
- 3请你参与“民间文化艺术进课堂”调查活动。 ①【调查】阅读下面的表格,概括出三类调查对象态度变化的共同趋势。对象/结果/年
- 4远古的东东是一位十分勤快的孩子,一天早上吃了一碗小米粥,便和妈妈一起去菜地种植蔬菜。这样的生活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一先民
- 52013年4月至9月,北京市3691个村进行了村委会换届选举。 根据新修订的《村委会组织法》和《选举办法》规定,村民一人
- 6Do be careful with what you are to say. If you ___, you will
- 7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变化表。据表,说法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超过中西部地区B.东北地区经济
- 8从哲学上看,漫画《打肿脸的胖子》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 9已知函数f(x)=x-ln(x+a)的最小值为0,其中a>0.(1)求a的值;(2)若对任意的x∈[0,+∞),有f(x
- 10.---Hurry ! It,s high time that we____to school. ---- Oh, 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