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①取一支试管,将适量馒头碎屑放入试管中
②向试管中加入2毫升纯净唾液和2滴碘液,并搅拌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37°C温水的烧杯中约7分钟
该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试管内淀粉不变蓝
实验结论:馒头变蓝与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唾液都有关系
请你纠正该同学探究中的错误:
①实验设计上,该同学没有设置______组.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应该使用3支______(填“相同”或者“不同”)的试管,切去大小______(填“相同”或者“不同”)的3块馒头进行实验,使得除探究因素外的其他实验条件尽量______(填“相同”或者“不同”),这样的实验叫做______.
②该同学的实验步骤有误,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
(1)首先将三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2、3,然后向1、2号试管中加入______,3号试管中加入______.
(2)接下来,向1、3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______,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______.
(3)将三支试管一同放入______°C温水中水浴5-10分钟.
(4)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两滴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③请你描述实验结果中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并作出解释:(填“变蓝”或者“不变”)
1号试管______,原因是______.
2号试管______,原因是______.
3号试管______,原因是______.
答案
②在操作上碘液应最后加,37℃的水浴应保持5-10分钟,否则淀粉分解不彻底.该实验的方法步骤如下:
(1)首先取三支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1、2、3,然后向1、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3号试管中加入与馒头碎屑等量的馒头块.
(2)接下来,向1、3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1、2号试管进行搅拌,3号试管不搅拌.这样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3)再将三支试管一同放入37℃的温水中水浴5-10分钟.37℃是模拟人口腔的正常体温,是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反应的最佳温度.水浴5-10分钟使淀粉彻底分解.
(4)最后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两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③在水浴前就滴加碘液,溶液会由于淀粉的存在而变蓝色,待水浴后,溶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了,蓝色会逐渐褪色,因此实验现象应该是先变蓝色,后慢慢褪色.
1号试管遇碘不变蓝色,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蓝.
2号试管遇碘变蓝色,原因是没有唾液,不能分解淀粉,因而淀粉遇碘变兰.
3号试管遇碘部分变蓝,原因是唾液淀粉酶未与淀粉充分混合,未反应的淀粉遇碘变蓝.
故答案为:①对照;相同;相同;相同;对照实验;②(1)馒头碎屑;馒头块;(2)唾液;清水;(3)37;(4)碘液;③不变蓝;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变蓝;没有唾液,不分解淀粉;部分变蓝;唾液淀粉酶未与淀粉充分混合,淀粉消化不彻底.
核心考点
试题【同学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操作如下:①取一支试管,将适量馒头碎屑放入试管中②向试管中加入2毫升纯净唾液和2滴碘液,并搅拌③将试管放入盛有37°C温水】;主要考察你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号试管:馒头碎屑+清水+搅拌
2号试管:馒头碎屑+唾液+搅拌
3号试管:馒头块+唾液,不搅拌
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分别加入2滴碘液,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1)______号试管是想探究唾液对馒头的作用;
(2)______号试管是想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作用;
(3)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颜色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2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颜色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3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颜色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1号试管: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 2号试管:馒头碎屑+2mL清水,充分搅拌
3号试管:馒头碎屑+2mL唾液,不搅拌.
A.3支试管中,1、2号试管要放人37℃的温水中 5min,3号试管放在常温下 |
B.1、2号试管对照探究的是牙齿和舌对消化的作用 |
C.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内颜色变蓝色 |
D.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既有物理消化,又有化学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