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南京难度:来源:
(1)染色体上含有的遗传物质是______;
(2)从染色体的形态和组成看,图______表示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从性染色体的组成看,他可产生______种生殖细胞;
(3)若该夫妇中丈夫有耳垂(Dd),妻子无耳垂(dd),则他们未来子女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可能是______;
(4)从理论上推算,这对夫妇生女孩的可能性是______.
答案
(2)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男、女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的组成不同;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性染色体的组成是XY;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为女性;乙图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为男性.体细胞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从性染色体分析,男性产生的精子有2种,分别带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
(3)该夫妇的遗传图解为:
因此,子女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可能是Dd或dd.
(4)从性染色体的组成看,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分别带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精子的数量相等,与卵细胞相结合的机会均等;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1种,带有X染色体;如果带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发育成女孩;如果带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发育成男孩;因此,这对夫妇每胎生女孩的可能性是50%或1/2.
故答案为:
(1)DNA
(2)乙;2
(3)Dd或dd
(4)50%(或1/2)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是某对新婚夫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染色体上含有的遗传物质是______;(2)从染色体的形态和组成看,图______表示男性体细胞】;主要考察你对人的生殖和发育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22对+xx | B.22对+XY | C.XX | D.XY |
A.46对 | B.23对 | C.24条 | D.23条 |
A.XO | B.YY | C.XX | D.XY |
A.50% | B.75% | C.25% | D.100% |
最新试题
- 1下列成语不是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是A.秦晋之好 B.完璧归赵C.助纣为虐D.退避三舍
- 2【题文】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商业
- 3读各纬度平均温度年较差示意图,分析回答.(1)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是:______原因是:______.(2)60°N和
- 4 有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
- 5阅读下面三部分文字,完成小题。(13分)(二) 雪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
- 6象棋比赛中,胜一局得2分,负一局得0分,和棋一局得1分,在甲对乙的每局比赛中,甲胜、和、负的概率依次为0.5,0.3,0
- 7我国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不足.为解决粮食问题,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围湖造田湖,开垦荒地B.充分利用草地和
- 8On Sunday when I was a little boy, father and I____ get up
- 9从东西两半球看,亚洲大部分在_____半球,从南北两半球看,亚洲大部分在_____半球。
- 10李梅同学在用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所遵循的规律时,准备了下列器材:多匝线圈、磁电式演示电流表、条形磁铁、导线
热门考点
- 1一个角是它的余角的2倍,则这个角的补角的度数是______.
- 2选出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长江三峡奉节县境内的白盐山,整个山形如夔门雄姿,实在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B.曾国藩的湘军所
- 3Her son,to whom she was so_____,went abroad ten years ago.A.
- 4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
- 5 在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 )A.两者等长B.0°纬线稍长C.0°经线稍长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
- 6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通电一会儿,发现湿润的淀粉KI试纸的C端变为蓝色。(1)E为电源的 极(填“正”或
- 7从以下诗句中选择三句,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的横线上,最准确的一项是( )更让人高兴的,是大片大片的桃花开了。古诗云:“__
- 8锰(Mn)和镍(Ni)都是金属.现将镍丝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无变化;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Mn、Ni、Cu的活
- 9小明他们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步骤:______、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归纳分析、______.在探究过程中,他们运
- 10—What’s _________ name?—He’s Jim. A. 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