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3分)
(2)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请你为图二这幅油画命名。(2分)
(3)图三中战役指挥者是 ,写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击日军侵略的两次著名战役。(3分)
答案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飞夺泸定桥。(2分)
(3)彭德怀;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或写出百团大战也可以)。(3分)
解析
(2)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属于课本知识,没啥技巧可谈,理解+熟记是根本。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A.李达 | B.陶铸 | C.何淑衡 | D.李立三 |
A.八七会议 | B.遵义会议 |
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A.巴黎和会 | B.五四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辛亥革命 |
材料一:如图,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由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2月(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材料二: “外抗强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
材料三:如图,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材料四: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建党伟业》中的特殊数字解读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漫画中“穿和服的人”和坐在这位“身着和服身上的人”分别指的是日本、中国北洋政府,联系巴黎和会对华决定,简析漫画反映的主要史实。(2分)
(2)材料二中“口号”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什么地方建立起来?材料二、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4分)
(3)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材料四中的“数字”:从“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90年后的今天中共党员8000多万,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有何启示?(1分)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 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最新试题
- 1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进入90年
- 2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慈母情深》一文多次出现“第一次”或“从来没有”,表明这印象不可磨灭,以
- 3I don"t know _____ he hasn"t come yet. [ ]A. why
- 4心脏的四个腔中,相通的是 ①左心房和右心房 ②左心室和右心室 ③左心房和右心室 ④右心房和右心室 ⑤左心房和左心室 [
- 5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M、N分别是边AB、AD 的中点,连结OM、ON、MN,则下列叙述
- 6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7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活动中,如果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出现矛盾,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重新进行实验B.修改
- 8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100多年了,目前仍然大量采用,其原因是( )A.氯气有毒,可以毒死细菌、病毒B.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
- 9 (他)寻思道:“俺只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
- 10在光滑的圆锥形漏斗的内壁,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它们分别紧贴漏斗,在不同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
热门考点
- 1巴西旅游归来谈感受,你认为不可信的是( )A.巴西热带雨林破坏严重B.巴西的城市大部分分布在亚马孙平原上C.巴西大多数
- 2阅读下面短文, 根据以下提示:1)汉语提示, 2)首字母提示, 3)语境提示, 在每个空格内填入一个适当的英语单词, 并
- 3城镇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的增长和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张。
- 4— ______I go fishing, Dad?—Sure, but you ______ finish your
- 5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活动结束后,应该把实验鼠妇______.
- 6教育部规定,2010年增加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该教材从小学到高中共分四册。此项措施A
- 7已知是定义在上不恒为零的函数,对于任意的,都有成立.数列满足,且.则数列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 8不等式|2-x|+|x+1|≤a对于任意x∈[0,5]恒成立的实数a的集合为( )。
- 9一架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大小为60m/s,着陆后以6m/s2大小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小题1:它着陆后滑行225m时
- 10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A.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B.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