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黄海大战 > 中国和日本都曾经是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都遭受过西方国家的侵略。19世纪中后期,两个国家都进行了近代化的尝试。(14分)材料一:①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②创...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和日本都曾经是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都遭受过西方国家的侵略。19世纪中后期,两个国家都进行了近代化的尝试。(14分)
材料一:①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②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③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④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⑤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①经济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②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③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④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摘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深知改革的难度,主要是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中国这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又必须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的进行。但是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温家宝答记者问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日本与中国哪一次改革的内容?(4分)
(2)请分析材料一中②⑤条改革措施分别给日本经济、文化带来什么影响?(4分)
改革后的日本对亚洲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危害?(2分)
(3)你认为材料二中哪一条措施会遭到封建顽固派最激烈的反对?(2分)
(4)结合材料三温总理的讲话,谈一谈你对当前中国改革的认识?(2分)
答案
(1)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或百日维新均可)。(4分)
(2)经济上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近代企业的发展);教育上促使日本近代文化教育得到发展。(4分)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侵略亚洲一些国家(例如甲午中日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等)(2分)
(3)政治上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2分)
(4)改革必须得到人民支持;坚持改革才有出路;言之成理即可(2分)
解析
(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理解能力,注意问题中分别一词,材料一比较容易入题的是第5点,文明开化,发展教育则为明治维新,材料二从设铁路,奖励工商,设学堂,海军等关键词语,可知是百日维新。
(2)分析影响和危害,明治维新的影响,注意是第2,5点,切忌照搬课本,盲目作答,第2点是经济,当然就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第5点是教育,当然就是发展教育,不难作答;危害从这角度想,一个国家强大了,自然就有野心,野心膨胀就会侵略国家,从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可知,贴近课本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能力。
(3)注意题目中“遭到封建顽固派”反对,顽固派是中体中用,一般涉及统治阶级利益,是政治,况且本题比较明显,政治上主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中允许,取消,等字眼容易判断。
(4)认识类题目要由此彼里,角度全面,一般拿满分不容易,但是只要言之有理就有分,切忌空卷。
核心考点
试题【中国和日本都曾经是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都遭受过西方国家的侵略。19世纪中后期,两个国家都进行了近代化的尝试。(14分)材料一:①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②创】;主要考察你对黄海大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895年美国从清政府手中割占了台湾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关于台湾问题的提问时说道:“我想起了台湾割让以后,台中有一位诗人叫林朝崧,他曾经写过一句诗,叫‘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我相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整个中
国人的骄傲。”
材料二 在两岸旅游、经贸往来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据凤凰网报道,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美名、由元朝画家黄公望绘制的《富春山居图》,在300年前被一分为二,其中的一半被收藏在浙江博物馆,称之为《剩山图》,另一半则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在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居中斡旋努力之下,浙江的《剩山图》将于2012年6月到台湾合璧展出。
(1)材料一中,“台湾割让”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1分)
(2)在中国近代史上,台湾与大陆曾经有过一次“月缺重圆”时,请你写出这次“月缺重圆”实现的时间和原因。(2分)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国家的统一问题。目前党和政府对待台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1分)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

(1)如图所示的事件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2分)
材料二 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旋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  (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2)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个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 1分)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材料三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理下了第一批火种。
(3)试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上述观点加以论述说明。(2分)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你获得了怎样的历史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5年, 诗人闻一多创作组诗《七子之歌》,讲述了中国“七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史实。当时“七地”中的台湾,正“受虐于”哪一“异类” (  )
A.英国B.美国C.日本D.荷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签订某条约时,中国谈判代表提出异议说:“总之三大端,二万万为数甚巨,必请再减,营口还请退出;台湾不必提及。”据此可知,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