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的探究 > 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2)某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的天然水,经吸附、沉淀、过滤等初步净化处理后,再加热煮沸,在盛水的器具上会有水垢生成,则这种煮沸前经初步净化处理后的水是             (填“软水”或“硬水”)。
(3)下列对有关水资源认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水体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
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我国有些地区极度缺水,可以考虑通过海水淡化来解决用水问题

答案
4P+5O2 2P2O5     1/5(或21%)  不支持   硬水   C
解析

试题分析:(1)空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由于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即4P+5O22P2O5;故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会进入集气瓶中,且约占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剩余的气体主要包括氮气和稀有气体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2)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的天然水,一般属于硬水,经吸附、沉淀、过滤等初步净化处理后,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钙镁离子等可溶性杂质不能除去,仍属于硬水;硬水通过加热煮沸、蒸馏等措施能变成软水。
(3)根据对水资源的认识分析。
A、水体污染影响了淡水资源,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正确;
B、淡水资源极度匮乏,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正确;
C、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97%以上的水集中在海洋里,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且分布不均,不正确;
D、海水淡化是沿海地区来解决淡水资源问题常用、有效地方法,正确。故选C
点评:空气和水是我们身边重要的物质.空气的成分、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自然界中水的分布循环、水的污染与防治、硬水的软化、海水淡化等问题都是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
核心考点
试题【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主要考察你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的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常识
B.化学与食品
˜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
˜除 暖 瓶 水 垢——可用食醋浸泡
˜甲 醛——浸泡肉类食品,以防变质
˜工业盐——用来腌制凉果、酸菜等食物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能源
˜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用Na2CO3溶液来鉴别
˜化纤织物、纯毛织物——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
˜沼气、酒精——生物能源,可再生能源
˜石油、煤——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气体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
A.钢铁在空气中生锈B.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
C.烧碱固体在空气中潮解、变质D.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共6分)右图是小张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 ____。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 ____
(2)小张同学实验后发现集气瓶a中进水量多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 ____。为了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你对此实验的改进措施是___ ____
(3) 小李认为燃烧匙中放过量木炭,烧杯中放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也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你认为小李的想法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___ 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N2B.O2

C.H2OD.CO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