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遵义市遭受了特大的雪凝灾害,给市民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NaCl、CuSO4、NaNO3、MgCl2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小佳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判断: (1)该融雪剂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不能确定的物质是______. (2)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反应. |
(1)融雪剂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说明融雪剂中没有硫酸铜;得到的无色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白色沉淀,因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钠、硝酸钠都能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都不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能确定融雪剂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和硝酸钠.(2)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为:MgCl2+2NaOH=Mg(OH)2↓+2NaCl,此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MgCl2; CuSO4; NaCl,NaNO3. (2)MgCl2+2NaOH═Mg(OH)2↓+2NaCl,复分解. |
核心考点
试题【去冬今春,遵义市遭受了特大的雪凝灾害,给市民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NaCl、CuSO4、NaNO3、M】;主要考察你对
实验探究和设计等知识点的理解。
[详细]
举一反三
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加热完全分解后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此进行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踏上探究之路. (1)他们称取了2.5g碱式碳酸铜在试管中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黑色固体产物质量为1.8g.结合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他们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以下猜想: a、可能是氧化铜; b、可能是炭粉; c、可能是氧化铜和炭粉的混合物.他们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______. (2)甲同学从资料中得知:碳、氢气、一氧化碳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都能夺取一些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其变为金属单质.他认为猜想C可以排除,理由是______. (3)乙同学通过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排出了猜想b,他的理由是______. (4)黑色固体究竟是什么? 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向盛有少量该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变蓝.丁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右图所示):在盛有少量该黑色固体的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黑色固体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们根据实验现象都得出结论:黑色固体是氧化铜.丙、丁两同学的实验方案,______ (填丙同学或丁同学)较好,谈谈你的看法:______.(简答一条) (5)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只要善于思考,就会有惊喜的发现.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也可以得出结论:黑色固体是氧化铜.理由是______. |
把一团光亮的细铁丝塞人试管中,将试管倒插水中后再固定好(如图所示),放置足够的时间(约一周,室温不变)后,观察到铁丝表面有______生成,试管内水面将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此时试管内的压强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 |
某同学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作出了如下三种猜想,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请你在下表空格中,填写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实验 | 猜想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 | 燃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 ______ | ______ | 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 (2) | 燃烧与氧气有关 | ______ | ______ | 燃烧需要氧气 | (3) | 燃烧与温度有关 | ______ | ______ | 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小嘟睐月饼”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脱氧剂”.它的作用是除氧,以达到保鲜的目的.三位同学打开包装袋,看到“脱氧剂”为灰黑色粉状,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为氧化铜、红色粉末是铜粉.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为铁粉,红色粉末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是活性炭,红色粉末是氧化铁. (1)你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较合理,理由是______. (2)请你参照如图的形式,将你初步验证该同学的猜想的实验过程用框线表示出来.
(3)对它还可探究的新问题是(答其中一种)______. | 请你在家庭的环境下解决如下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在表格内按要求填空.
(1)配制15%的食盐溶液1000g | 只使用家用弹簧秤、筷子和洁净的小桶,你的配置方法是:_____ | (2)检测食醋或肥皂水的酸碱性 | 你准备使用_______来检测,它的来源是: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