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
(2)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
(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
(4)归纳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
小李采用的方法是( )
A.调查法 | B.观察法 | C.文献法 | D.实验法 |
答案
(2)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
(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
这三方面可知小李采用的是实验法,故答案:D.
核心考点
试题【小李同学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主要考察你对实验探究和设计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把适量明矾放入试管,测出试管总质量为n克;
B.冷却后称量,测得试管及剩余物总质量为a克;
C.对试管加热直到不再有水产生水为止;
D.用天平称出干燥空试管的质量为m克.
则小明实验操作步骤,正确顺序为:______.根据数据分析,小明测得的明矾中结晶水质量分数为______.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测与假设】
猜想Ⅰ:没有变质,全部是NaOH
猜想Ⅱ: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它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与探究】
(1)为了验证猜想Ⅰ,小明的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______ | 则证明猜想Ⅰ成立. |
实验室有一瓶存放很久的生石灰,小丽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感觉到烧杯变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小丽同学对样品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l.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假设2.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3.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假设4.是CaO和Ca(OH)2、CaCO3的混合物. (1)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直接看出,其中假设______不合理. (2)为了判断其他几种假设的合理性,她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2】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由此可否定假设______. (3)为了得到最后结论,她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3】取少量滤液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于是小丽同学得到结论:只有假设4合理.但你认为此实验仍不能得到最后结论,请说明原因:______. | ||
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______;猜想三:Ca(OH)2. 他的依据是______.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______. 【进行实验】(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______ ______,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______,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 (1)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______(选填图中装置序号). (2)写出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
固体铵盐A、B的成分可能是(NH4)2SO4、NH4HSO4,或是两者的混合物.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要确定A和B的成分,并测定B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甲实验小组的同学取了数份相同质量的样品A溶于水,然后加入40%NaOH溶液(图中用氢氧化钠质量表示),水浴加热至气体全部逸出(此温度下铵盐不分解).该气体经干燥后用足量浓硫酸完全吸收,浓硫酸增重的质量如图.分析该图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ab段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样品A的成分是______,C点的数值是______. (2)乙实验小组的同学取了数份不同质量的样品B,测定方法与甲组同学大部分相同,不同的是,他们将不同质量的铵盐分别加入到50.00mLNaOH溶液中(含8.12gNaOH),测定结果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