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查阅资料】
①NaN3受撞击会生成Na、N2。
②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 NaOH的混合物。
④NaN3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氨气(NH3)。
【问题探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为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Ⅰ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纯度,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 。ⅠⅡ
②小刚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装置Ⅱ。请分析:装置Ⅱ中A的作用是_____;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 。
③根据装置Ⅱ,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a.称量装置D。b.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d.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其正确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可重复)。
答案
(2)2NaOH+CO2===Na2CO3+H2O
(3)①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B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B中冷凝而被吸收;装置A、B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B吸收;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全部进入B装置,使实验产生误差。(除加点字外再答出任意一条即可)
②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偏大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D装置完全吸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答出前一点即可)
③bcadca(2分)错答、漏答均为0分。
解析
试题分析:(1)NaN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32Na + 3N2↑。
(2)制备NaN3的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氨气(NH3),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2NaOH+CO2===Na2CO3+H2O。
(3)①装置I用浓盐酸与样品反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B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B中冷凝而被吸收;装置A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B吸收;因气压和微粒的特征,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不会全部进入B装置,使实验产生误差等;
②装置II中A中药品是碱石灰,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干扰试验;C装置的浓硫酸干燥CO2气体,若无C装置会使实验结果偏大;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E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D装置完全吸收,也可以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
③根据装置II,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为: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D;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D;其正确顺序为 bcadca;
点评:本题综合性很强,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知识迁移和综合的能力,难度较大。
核心考点
试题【(8分)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查阅资料】①NaN3受撞击会生成Na、N2。 ②NaN3遇盐酸、H2S】;主要考察你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实验现象 | 结论 |
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 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___ |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_______________ | 说明酒精燃烧时有___________放出。 |
用塑料软管向一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 |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三组实验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2)指出甲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 。
(3)乙实验中,燃烧匙中装入的药品应为 ,其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4)丙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⑤→ → → → ②。
【查阅资料】
(1)SO2有毒,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2)酸能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实验过程】
(1)常温下,实验室用稀硫酸与固体亚硫酸钠反应制取SO2。下列气体的制备装置能用于制备SO2的是 (填序号)。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二氧化碳
C.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
(2)右图A中,实验时,A中蓝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右图B中,在通入SO2之前,将滴管内的水滴到试纸上, 试纸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当有SO2通过时,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实验中尾气处理的方法是:将其通入 溶液中。
【实验过程】
甲组实验方案:将四瓶溶液标号分别为1、2、3、4,只利用紫色石蕊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操作 | 实验现象和结论 | ||
(1)如图所示: | ① 2号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则2号溶液是 ② 另三支试管中溶液均由无色变蓝色 | ||
(2)另取1、3、4号溶液,分别滴加2号溶液 | ① 3号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则3号溶液是 ② 另外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 ||
(3)另取1、4号溶液,分别滴加 | ①1号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另一支试管中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任取三种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第四种溶液 | ①一支试管中有气泡放出 其余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 ① 第四种溶液为稀盐酸 |
② 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其余二支试管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 ② 第四种为Na2CO3溶液 | |
③ 三支试管中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 ③ 第四种为NaOH溶液 |
经过交流后,发现实验结论 (填序号)是不正确的;若该结论作正确,对应的实验现象应是 。
丙组实验方案:将四种溶液编号为1、2、3、4,不用其他试剂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如图所示: | ①A、B、C均无明显变化 ②D中有沉淀析出 | 标号为1、2、3、4的溶液依次为(用化学式表示): 或 |
| X | Y | Z |
A | 饱和溶液 | 溶液 | 混合物 |
B | 氧化物 | 化合物 | 纯净物 |
C | 中和反应 | 复分解反应 | 化学反应 |
D | 稀有气体元素 | 金属元素 | 元素 |
最新试题
- 1“x3=x”是“x=1”的______条件.
- 2如图所示是巧测薄板重心的实验,此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重力和拉力是一
- 3计算:[x(x2y2-xy)-y(x2+x3y)]÷3x2y.
- 4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
- 5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______引起的;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死或致他们的生长和繁殖.
- 6【题文】语言运用题(7分)【小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相传金圣叹之子自幼聪慧,善长对对子。一次他去参加
- 7一列快车由甲地开往乙地,一列慢车由乙地开往甲地, 两车同时出发, 匀速运动. 快车离乙地的路程y1(km) 与行驶的时
- 8关于x的方程(m+3)(x-2)=1有正数解,则m的取值范围______.
- 9【题文】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制A.基本特点是以丁计税B.实行
- 10家庭困难,小赵的父母强迫读七年级的小赵辍学打工。父母做法:( )①侵犯了小赵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②违背了义务教育法的有
热门考点
- 1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
- 2一个盲人曾经到处求医,想治好自己的眼睛。后来有人告诉他,从现在开始弹琴,弹断一千根琴弦,眼睛就好了。他信以为真,每天都在
- 3已知(a-1)x2ya+1是x、y的5次多项式,试求整式的值:(1)a2+2a+1;(2)(a+1)2.由(1)(2)两
- 4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3题。 1.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multimedi
- 5Your mother is forty-two years old, she looks y
- 6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强调,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
- 71998年1月发射的“月球勘探号”空间探测器动用最新科技手段对月球进行近距离环绕勘探,探测到月球不同区域密度不同.当探测
- 8已知am=4,an=16,那么am+n的值为______.
- 9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项是[ ]A.《三国演义》中关羽在保卫荆州时因大意而被陆逊水淹七军,以致败走麦城。
- 10武汉市教育局在中学开展的“创新素质实践行”中,进行了小论文的评比.各校交论文的时间为5月1日至30日,评委会把各校交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