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萝岗区一模难度:来源:
A.用活性炭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
B.用醋酸不能除去热水瓶内的水垢 |
C.硬水洗衣服比软水洗衣服更耗肥皂 |
D.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 |
答案
B、醋酸显酸性,能够和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等物质反应,从而除去水垢.错误;
C、硬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和肥皂反应生成沉淀,所以硬水洗衣服比软水洗衣服更耗肥皂.正确;
D、生石灰具有吸水性,无毒,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正确.
故选B.
核心考点
试题【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用活性炭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用醋酸不能除去热水瓶内的水垢C.硬水洗衣服比软水洗衣服更耗肥皂D.生石灰用作食】;主要考察你对碳的化学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古代用墨作的字画虽年深日久永不变色是因为______.
(2)防毒面具里的活性炭可除去毒气是因为______.
(3)有些食品包装袋中常放一小包铁粉,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其原因是______.
(4)局部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可重新鼓气,原因是(从分子观点)______.
A.用食醋去除水垢 |
B.书写档案材料时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
C.用食盐水清洗伤口 |
D.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煤气是否泄漏 |
(1)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单的异昧.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
(2)利用CO的______性,能把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中的铁冶炼出来.
A.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铜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因为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
B.FeCl3和FeCl2分别读作氯化铁和氯化亚铁,是因为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
C.高锰酸钾、锰酸钾分别溶于水,显示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们所含阴离子不同 |
D.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
⑤橡胶 ⑥压缩天然气(CNG) ⑦石墨 ⑧二氧化碳
(1)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_;(2)能用作酸碱指示剂的是______;(3)能作汽车燃料的是______;
(4)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______;(5)可制造汽车轮胎的是______;(6)农业常用的磷肥是______;
(7)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_____;(8)可制造“人造骨”的是______.
最新试题
- 1鱼体表粘液的作用是( )A.预防人类捕捉B.减少运动阻力C.保持鱼体表湿润D.辅助呼吸
- 2已知数列{an}中,a1=1,a2=2+3,a3=4+5+6,a4=7+8+9+10,…,则a10= [ ]A
- 3记I为虚数集,设a,b∈R,x,y∈I.则下列类比所得的结论正确的是( )A.由a•b∈R,类比得x•y∈IB.由a2
- 4已知椭圆x2a2+y2b2=1 (a>b>0)与过点A(2,0),B(0,1)的直线l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且椭圆的离心
- 5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地震频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地震发生的成因很复杂,据研究,孕震过程中比较活泼的物质有CO2、氢等
- 6—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story in the forest? — , I ca
- 7适合远距离水运的产品是[ ]A、新闻印刷品 B、煤炭 C、时装 D、电脑芯片
- 8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 B.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C
- 9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小题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映带左右。小题2:三
- 10对于方程12x+3y=4,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为______.
热门考点
-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小题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
- 2— Hello. ____ Mike speaking. Is Ann in? — Sorry, she"s gone
- 3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政府对南方宣战主要是为了[ ]A.发展资本主义B.解放黑人奴隶C.争夺西部领土D.维护国家统
- 4下列关于PCR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复制B.是酶促反应,需耐高温的解旋酶和DNA聚
- 5填空并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
- 6已知a+b=3,ab=-1,则a2b+ab2= .
- 7—Why don"t you choose the red tie? —For me, it doesn"t _____
- 8B Most American kids love Halloween treats, but a bucket of
- 9小灯泡的灯丝烧断了,把断了的灯丝搭在一起接入电路,灯会变得比原来更______.
- 10After she won the dance competition, she found herself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