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10福建省晋江14.)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福建省晋江14.)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D.1个X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

答案
C
解析
A、反应前的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即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因此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根据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4=1:2而非1:1;故B不正确;
C、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的分子中共含有14个原子,而反应后生成物之一的一个分子中含2个原子,则4个X分子中含12个原子,因此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故C正确;
D、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的分子中共含有三种原子的14个原子,而反应后生成物之一的一个分子中含反应前的三种原子中一种原子的全部2个原子,因此X分子中只含有剩余的两种原子的12个原子;故D不正确;
故选C.
核心考点
试题【(10福建省晋江14.)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主要考察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0,娄底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6
31
 
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
A、10   
B、8   
C、4   
D、0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变化过程中,只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是不同的,该变化是(   )
A.钢铁生锈B.纸张燃烧C.牛奶变酸D.汽油挥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山东威海,9题)现有以下6个变化:
①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②给水通直流电
③锌加入稀硫酸溶液中;
④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⑤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
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反应,铀235裂变产生碘1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始终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变化的代号,下同)_______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在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将化学反应分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知道,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宏观上表现为生成了新的物质。
在反应①中,发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有效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符号)__________________,微粒的转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反应④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钠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顷刻间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2)                    
(3)                        (4)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变化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B.石油分馏C.氧气的工业制法D.钢铁生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