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闭关锁国
闭关政策
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把海外贸易限制广州一带,规定外国商人一切商务均需通过少数特许“行商”之手,对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实行限制等。闭关政策虽然在早期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海盗式的掠夺和侵扰东南沿海时起过积极作用,但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的萌芽和发展,阻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远远落后于西方。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该政策的***。
原因
(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机自己的统治。
经过
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统一台湾后,清政府开放四个港口,最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影响
(1)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00年;
(2)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者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3)但是,当时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4)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相关试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中国古代经济的相关问题。 (1)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被我国古代政府视为立国之本的行业是什么? (2)东汉初年,南阳地方官杜诗有一项发明,比欧洲早了一千两三百年,请问这项发明的名称叫什么? (3)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的苏州、松江、杭州、嘉兴等地区,纺织业发展迅速,出 现了一种怎样的新型雇佣关系? (4)明清时期,我国两大著名商人集团是什么?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对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关闭所有港口,不与外国人做任何贸易
B.限制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交往
C.有利于防御西方殖民者入侵
D.使中国与西方强国差距拉大1840年至1919年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在各方面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材料一 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坚”的?——流程与《世载堂杂记》 材料二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统治者是怎样认识世界的?(2)材料二中最核心的主张是什么? (3)从材料一到材料四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进步?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四: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2)材料二、三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各有什么作用? (3) 根据材料四的内容分析,它体现了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进步? 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结果如何?(2)清朝前期实行什么政策?结果如何?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结果又如何? (4)从以上答案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想法。 漫画也是对历史生动的反映。请依据所学知识对下列漫画作出正确的判断。 A B C D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曾企图追随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但都失败。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1820--1900),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世载堂杂忆》 (1)材料一反映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世界的?这种思想导致什么后果? (2)在清朝大学士徐桐生活年代,“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是否真实,为什么?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经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3)材料二反映了谁的什么思想主张? (4)这种思想对当代中国具有什么启示? 清朝统治者推行了近200年,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也使清政府与世隔绝,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的政策是 [ ] A.恩威并重
B.开埠通商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材料一:据有关明清史料记载:“郑成功盘踞台湾多年,以海涛为巢穴……后因海滨各处奸民商贩,潜为资助……故严立通海之禁。”
材料二:据《关于清朝海禁政策》审记载:乾隆年间“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遂以“民欲易器,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为由,继续实行“海禁”……为了抵制鸦片走私,雍正至道光连续颁布十五道禁烟令,并重申“海禁”。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说明清政府实行“海禁”的原因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后果。 清朝实行____________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材料一: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材料二: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2)实行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对比今天我国实行的是什么对外政策?有什么好处?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一通有无,”只不过“天朝”所产的茶叶、瓷器、丝巾是西洋各国必需的,所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让洋人的日常所用得益于“天朝”的“余润”。以上材料表明 [ ] A.清朝绝不允许外国人来中国
B.清朝绝不允许中国对外贸易
C.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清朝封闭关口,固守疆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清嘉庆帝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1)这些材料说明我国当时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策?为什么实行这种政策?(2)这种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3)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4)你认为在对待外来事物方面今天我们应如何去做?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消极影响是
①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②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④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问: ①此话反映出乾隆皇帝怎样的思想? ②清朝统治者为此采取了怎样的对策?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③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 A.禁止对外贸易
B.实行闭关锁国
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这次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材料三:前一段时间一部分学者就是否应该坚持改革开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些人把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都归咎于改革开放。①材料一中的话体现了统治者什么思想?为此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是指哪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后逐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认为中国是否应坚持改革开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有什么影响?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而缠迷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中国唐人什么文化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精神的丧失,最突出的是哪个朝代?其对外政策是什么?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人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精神。倡导者是谁?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怎样的决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新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顺治十八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河北、山东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烧毁,寸板不许下海。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材料二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请回答:
(1)指出清朝对待海外贸易的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政府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什么考虑?你的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综观上述两种材料,你如何评价这种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清《海防纂要》 材料三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漫画反映了清朝前期制定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推行怎样的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一: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现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材料二: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二○○三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十二万亿元人民币,在世界稳居第六。这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后四年中国经济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正在告别贫困落后、创造繁荣富强的生活。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1)列举二项明朝以前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造成材料一中我国经济、科技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材料一、二不同的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和中国清朝的衰败有哪些相似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新试题- 1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社会的相同点有( )①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②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性质的运动
- 2-----Tomorrow is Mary’s birthday.Are you going to her party?
- 3在日常生活中,女孩要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不单独和异性呆在隐秘的地方……这些提示说明:在与异性相处时,
- 4(1)______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______。(2)______
- 5解方程:(1) (2)
- 6阅读《醉翁亭记》选段,根据要求作答。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 7Gao Xiaosong, the famous musician and movie director, ______
- 8亚洲具备寒、温、热三带多种气候类型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东西跨经度广 C.南北跨纬度广
- 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在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g,在该温度条件下,A、B、
- 10下列句子中不该用问号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
热门考点- 1今年2月15日,俄罗斯境内遭遇陨石雨攻击,共导致超过1000人受伤.陨石以54000公里的时速进入大气层,这个速度合__
- 22009年12月7-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商
- 3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
- 4若用、、分别表示有理数,,,为原点,如下图所示:(1)比较a,b,c的大小; (2)化简.
- 52010年5月11日戴维·卡梅伦就任英国第53任首相,卡梅伦成为英国首相需要具备的条件有①成为某一政党领袖
- 6图为等压线分布图。读图2回答问题。小题1:①②③④箭头表示地转偏向力的是:A.①B.②C.③D.④小题2:从气流运动看,
- 7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强碱性溶液中:K+、Al3+、Cl-、SO42-B.使紫色石蕊
- 8(2007·山东菏泽阶段考试)上海合作组织于2007年8月12—17日在我国举行了“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演习,以
- 9利用某些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储存太阳能,如原降冰片二烯(NBD)经过太阳光照转化成为四环烷(Q).已知: ①C7H8
- 10The dictionary still__________ where I _________it a momen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