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推动发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2)阻碍发展的因素:
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通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摘自《***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际,有识之士尖锐地指出: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资本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实为中共经济上的劲敌;投机商人无孔不入,无风掀起三尺浪,中共要对付他们也非轻而易举;私人资本主义会袖手旁观、见机行事,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问题棘手;工矿企业中旧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压抑着工人生产积极性。……中共能否在城市站住脚,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材料三 1952年国民经济情况简表 项目 1949年产值 1952年产值 比1949年增长 工农业总产值 466亿元 810亿元 73.8% 国民收入 358亿元 589亿元 64.5% 报纸是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体,记录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后人留下了反思历史的“原件”,下列报纸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有关的是 [ ] A、
B、
C、
D、工人阶级开展增产节约与劳动竞争运动,使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并超过战前最高水平,人们问起成功秘笈,炼钢工人李绍奎一句话透露了天机:“给自己干活,难道还能偷懒吗?”从材料说明 [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国营经济
B.民主改革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调动了工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 [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据统计,1951年我国民族资产阶级获得的利润超过国民党统治下22年中的任何一年,这主要是因为
①解放 后限制民族资本发展的因素都已清除
②民族资本摆脱了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束缚
③党和国家采取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调 整工商业的政策
④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目的是获取利润[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解放前夕,官僚资本拥有全国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系统固定资产的80%,垄断了钢产量的90%,控制着全国金融机构、交通、对外贸易等。新中国成立后,将没收的官僚资本转为国营经济,这意味着 [ ] A.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体地位
B.民主革命的最后任务得以完成
C.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1953年***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原因是 [ ] A.确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是在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其中出现 C 到 D 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 ]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1949年刘少奇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正是发挥它的历史积极作用、建功立业的时候”,应该采取措施“巩固新民主主义”。体现上述观点的举措是 [ ] A.合理调整工商业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进行三大改造
D.银元之战、米棉之战1950年春夏之际,全国的市场萧条,私营工商业经营困难,部分工商业关闭,造成新的失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A.长期战争使经济处于总崩溃的状况
B.“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C.政府向私营工商业发起的“四路进兵”
D.政府对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该图中的图例没有完成,如果需要完成,则空白框的图例说明应是
1950~1956年我国工业经济成分变化示意图[ ] A.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B. 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
C. 国家资本主义工业
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 A.工商业改造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说“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这一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具体体现是 [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D.三大改造的完成据统计,1951年我国民族资产阶级获得的利润超过国民党统治下22年中的任何一年,这主要是因为
①解放后限制民族资本发展的因素都已消除
②民族资本摆脱了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束缚
③党和国家采取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调整工商业的政策
④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目的是获取利润[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 年后消失,1978 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为了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安定人民生活,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 A.土地改革
B.“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C.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 ]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认为,稳定物价斗争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主要是由于这场斗争 [ ] A.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B.沉重打击了投机倒把的活动
C.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D.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开始站稳脚跟中国现代史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金融领域的第一次大搏斗的主战场在上海。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上海: [ ] A.轻工业最发达
B.反动势力最强大
C.战略地位最重要
D.商品经济最发达企业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演变。天津老字号“盛锡福”建于1911年,开始叫“盛锡福帽庄”,20世纪50年代中期改为盛锡福制帽厂,60年代中期又改为红旗帽店和前进帽店,而80年代它已经成为“盛锡福帽业有限公司”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易名的主要原因是 [ ] A.为适应新中国建立的政治形势
B.为适应过渡时期总路线而对企业进行公私合营
C.在中共八大指导下对企业进行改革
D.害怕被割资本主义尾巴而易名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材料二 全国私营企业发展情况(1992-1997年)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材料一中三幅图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何重大变化?结合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造成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3)根据材料分析,正确对待私营企业有何重大意义?
(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末和1979年初,中国计划者终于(至少是暂时的)抛弃了斯大林经济思想。消费资料部门第一次处于比生产资料部门优先的地位,以满足国内消费和出口的需要。中国的发展战略朝着其东亚邻国非常成功的发展模式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中国不再用砖头加固将其与其他民族隔离开的长城。……。30年来,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与建立市场经济的方针并举,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国,没有围墙。没有围墙的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才取得了今天如此骄人的成就。
——人民网:俄罗斯《独立报》评论摘要
【材料三】 看到中国的样板使我们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乐观,中国成功地依靠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渗透在工作中的传统价值观实现了现代化。
——人民网:法国《世界报》评论摘要
问题:(1)“文革”结束后至1992年,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其精髓是什么(5分)
(2)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相互促进,相辅相成?(5分)
(3)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成功地依靠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渗透在工作中的传统价值观实现了现代化”的3个具体事例。(3分)
建国后,各种运动不断,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例如:向小康、王建国、李文革、周跃进等。如果这四人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序,那么居第三位的最有可能是( )A.王建国 B.向小康 C.李文革 D.周跃进 目前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 A.争取完成统一大业 B.与中共互相监督 C.巩固工农联盟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下列事件不能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和社会建设中开始探索“走自己的路”是( ) A.秋收起义中文家市决策 B.“一五”计划的制订 C.《论十大关系》发表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53年国家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原因是什么?当时是怎样实现对农业改造的?
(2)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率先包产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在当时有什么重要意义?
(3)到80年代中后期,农村改革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今后农村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什么?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开局元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农村建设和发展,为此党采取的重大政策有 ( )
①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②开展合作化运动
③建立人民公社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⑤实行对外开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从1986年7月10日,我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到中国正式入世经历了15年的谈判,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
问题:在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坚持既要争取,又不能放弃原则的立场。试结合材料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说明中国采取这种立场的原因。如下右图所示,你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不同类型企业的比例中获得的正确信息是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②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占有较大比重③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析下图,并判断下面四项的分析,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1952 1958 1960 1966 1970 1987A.1958年左右经济迅速发展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放了生产力的结果 B.资产阶级右派的破坏造成了1960年经济最困难局面 C.1970年左右的经济迅速下降,主要原因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经过长期艰苦探索,改革开放,80年代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农业税,河北灵寿农民自己出钱铸青铜鼎(右图),记录“告别田赋”这一亘古未有的大事。这一事件
说明中国政府A.重视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C.为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奠定基础 D.对“三农”问题特别关心 右图是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A.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实行 C.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D.农村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
材料二
材料三 浙江衢州人朱惠诚,在家乡种了10余年的地,最近他来到江苏张家港市塘桥镇,尽管***依然是他熟悉的农活,但他每月却能领到固定工资。在张家港,像朱惠诚这样的“农业工人”已有2万余名。
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有l亿多人,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工人队伍构成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民工已成产业工人的主体。
多年来,随着农民工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务工者条件得到改善,生活也越来越好,有的还利用打工时学到的技术,回乡创业,当了老板。
回答:
(1)材料一《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3分)
(3)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历史性变化,依据材料三概括其变化。(3分)
(4)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经济与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筹建了一个关于改革开放的论坛,各界反响热烈。请为论坛设计一条宣传性标语(字数不得超过20字)。(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归纳材料1中提到的威胁小农经济稳定的诸多因素(3分)
材料2 建国初,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图景,生活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个村的调查,有1078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农村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有20户。
(2)根据材料2,在稳定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自身发展出现哪些新问题?(3分)
材料3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3)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2分)
材料4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4) 材料4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2分)这种经济体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分)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中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不能背离这一国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的乡村政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红色苏维埃政权。中国的苏维埃政权虽然始终在农村,来源却很洋气,是直接从苏俄引进的。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张鸣《苏维埃乡村追求》
(1)材料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2分)
材料二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神情隐秘而带悲壮地签订了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头也干(甘)心。大家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5分)
(3)聆听历史,是一种智慧。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的认识。(3分)(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2007年10月1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报告。报告中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重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1978年以来,在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中,我国是如何不断深化改革的?(6分)
(2)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社会面貌变化之一是我国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4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拉开序幕的。结合史
实加以说明。(4分)
(2)1 978年18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允许“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实行超产奖励”。1980年4月,***指出:“我赞成政策要放宽……有的可以包产到组,有的可以包给个人。这个不用怕。”随后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会议纪要,指出“没有什幺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1981年底,全国农村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肯定了土地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铺开,“大包干”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农村最“热”的词。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从“文革”结束到1982年农村经济体制经历的变化。(2分)与改革前相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经营方式、分配形式、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召开了6次全国代表大会,45次中央全会,制定了一整
套方针政策。请填写下表内容。(3分)会议 内容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通过《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共十三大 ① 中共十四大 ②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共十五大 ③ 中共十六大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对外开放。试列举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3分)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基本经验。(3分)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眷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1865年英国在上海创办的耶松船厂 江南制造总局成立于1865年,起初厂址在
上海虹口,后来迁到市南高昌庙
荣家的保兴面粉厂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农民
材料三 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图一 图二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5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其形成原因是什么?(4分)
(3)从材料三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结果的理由。(4分)
(4)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从材料三图二中可以看出,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1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 .(16分)以民为本,重视改善农村民生,关系着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建国后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民生问题的探索中,有过挫折的教训,也有过成功的喜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58年,当谈及人民公社问题时,***说:“人民公社,一曰大,二曰公;......政社是合一的;搞公共食堂,自留地取消,鸡鸭及房前屋后的小树还是自己的,这些到将来也不存在;......人民公社有共产主义的萌芽,产品十分丰富,粮食、棉花、油料都实行共产。如果做到吃饭不要钱,这是一个大变化。大概十年左右,可能产品非常丰富,道德非常高尚,我们就可以在吃饭、穿衣、住房上面实行共产主义,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材料二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0户农民代表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小岗村1978年没有单***时候只能收3万斤粮食,单干后当年就收了18万斤,一下子就翻了6倍多。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跃升为400元。这样,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了,虽然说小岗没有富起来,但住、穿、吃方面都进步了很多。
材料三 “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这是相当长时期内,一拨又一拨参观考察者安徽小岗村的感慨和评价。而素有“天下第一村” —— 华西村,坚持农工商并举、实现年营业收入达450亿元,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人均存款超过百万元。提到华西村,就不能不提吴仁宝,他不仅懂经营、懂管理,更关键在于他懂得研究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抓住我国千载难逢的改革开放大好机遇,及时摈弃了传统农民的生活劳作方式,以承揽加工业务为主,带领广大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也将华西村打造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本。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建立人民公社的主观愿望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人民公社化运动的?(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小岗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此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7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华西村成为“天下第一村”的原因有哪些?(不得摘录原材料)(3分)
(4)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2分)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二 ***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苏联的办法是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方式及其造成的后果。(4分)
材料三 华西村办起了年产30万吨线材厂、30万吨轧钢厂、毛纺厂等20多个大中型企业,到1993年年产值超过11亿元。……浙江省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创造性地探索并完善了“公司+科技+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较好的解决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农村改革走出了怎样的发展之路?(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建议?(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一览表(单位:英镑)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年份 1840 1843 1844 1845 货值 524198 1456180 2303619 2394827
材料二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年份 1843 1845 1853 出口量 1787 13220 62894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三 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共设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武备、机械、美术等9个展览馆和一个劝工所。另设暨南馆l所,陈列南洋各埠华侨之出品;参考馆3所,主要展出外国产品。
——《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材料二为我们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2分)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的政策与鸦片战争前有什么不同?(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2分)(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 “今一夫挟五口,牛犁并举,治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1892年内燃拖拉机在美国首先研究成功,……1 930年上升到93万台,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与此同时,大规模农场经营占据农业生产形式的主导地位,1 910年,美国共有57 3.7万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经营面积为892亩,到1930年,农场数上升到629.5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的经营面积增加到953亩。
这些大规模的农场,耕作方法先进,单位面积农产品的收获量高,其农产品价格比经营小块土地面积的自耕农便宜。于是,那些继续耕种小块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卖掉已经难以维持生存的那一小块土地,到现代大机器工业部门去谋生路。
一一彭南生(《近代农民离村与城市社会问题》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生产进步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农业和农村变革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分)
(3)据材料三指出:1957—1962年、1980—1997年我国的粮食人均产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 (2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2008·上海历史)
“中国的1978”
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的学者说,这是中国的重新出发,一个国家的重新开始。历史为什么选择了1978年,这既是那个时代一批人面对中国与世界的过去和未来的集体思考,也和一代伟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已为世界所瞩目。
站在30年后的今天,以“中国的1978”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可选择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也可围绕某一中心、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等展开论述。(30分)
注意:
1.论文须围绕主题展开
2.论点应由材料支持
3.论述要层次分明
4.叙述要通顺流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2)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
材料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3)根据上列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说明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生产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衡量某一地区是否达到城市化,其标准是 A.人口是否都从事工业生产 B.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C.耕地越来越少 D.人口、用地、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 最新试题- 1小李中午在上学的路上买了5斤苹果,下午放学后与同学们分享了这5斤苹果。小陈及其同学的行为属于A.生产活动与交换活动B.交
- 2物体沿直线作匀变速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24t-6t2,(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则它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3小明家5月底和6月底电能表上显示的数字如图5所示,则小明家6月份共用电 kW·h,需缴纳电费 元(
- 4 Recently I have bought an iPad 3 on the website of taobao.
- 5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点在[ ]A.三角形外B.三角形内C.直角顶点处D.斜边上
- 6产品的成本C与产量q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C=q3+q-1,则q=2时的产品成本是( )A.12B.9C.14D.16
- 7下列各句均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1. Where is a nearest police statio
- 8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
- 9(2x-1)2+(x+2)(x-2)-4x(x-1),其中x=。
- 10logsin1cos1,logsin1tan1,logcos1sin1,logcos1tan1的大小关系是( )A.l
热门考点- 1你能根据图中(1)的操作步骤,将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出图案(2)吗?请简述其图案形成过程.
- 2在1911年前后,新西兰出生的核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一种有质量的带正电的微粒),射向一片极薄的
- 3如图,小敏同学想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她站在B处仰望树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大树的方向前进4m,测得仰角为60°,已知
- 4已知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B.一个氯原子的质量为17g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
- 5以填海造陆而著称的国家是[ ]A.德国B.英国C.荷兰D.意大利
- 6西亚的农业主要分布在( )A.沿海地区B.沙漠地区C.河谷平原和沙漠绿洲中D.高原地区
- 7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BC∥AD,AD=5,DC=4,DE∥AB交BC于点E,且EC=3,则梯形ABCD的周长是
- 8计算:1715÷(35+53)×15.
- 9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2,,部分对应值如下表,为的导函数,函数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若两正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10【题文】“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既无,远行买卖,用其所致珍异,孝养其父母。”《易传》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