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哪?借此培养学生概括、阐释能力。主要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人不愧为一个在继承基础上有着卓越创造的民族,他们的创造性源于他们的好学精神,天生的好奇心、刨根究底的追问与开放的民族性格,促使他们百般寻求知识,而不管这种知识来自何方如“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哲学家泰勒斯等人为觅取真知,其足迹曾遍布东方各个角落。不仅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辉煌成就,而且还产生了众多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
增强了城邦公民的凝聚力。指出雅典民主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把本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的凝聚起来,在城邦竞争中保持独立、对外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占取优势。
小国寡民体制。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体是其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的城邦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公民的集体多数是小农和小作坊主,他们同时也是军队的支柱。过多的注重他们的情绪和呼声也使希腊民主具有小国寡民。在一些小的城邦具有公民资格的只有2000人,较少的公民人数也使希腊实行公民政治成为可能。
“拜东方文明为师”。这在当时不失为是一种智者的眼光。“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这些特征归结起来,就是虚心、好奇多思、渴求学习、富有常识。”古希腊文明的种种创造,确是建立在吸收古老的东方文明的优秀遗产之上的;踏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这正是希腊人的智慧,用柏拉图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把一切从外国借来的东西变得更美丽”。古希腊文化的奠立,它有一个东方文化的源头,而它自身的发展又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头。创造者才是真正的继承者,从希腊人的创造性来看,正印证了这一点。古希腊科学文化固然是古希腊人的杰作,然而它也是西亚、北非等东方科学文化基础上的产物,离开了西亚、北非的古老文明与东地中海特别是爱琴海区域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古希腊科学文化的起源便无法得到完整的解释,这不仅说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有其高度发展的时空、形式、途径渊源,也有力地说明了“文明来自东方”。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雅典的民主究竟是什么样的民主呢?雅典是个商业都市,外来人口的比例相当高,外来人没有公民资格,即使在雅典生活了好几代也没有。公民地位的取得是世袭的,只有世世代代居住雅典的人方可成为公民,而且其公民身份不因移居他乡而取消。当时的妇女,奴隶,还有居住在雅典的外国人,是没有政治权利的,就连外国人同雅典人生的孩子,成人后也没有政治权利。所以它只是在少部分居民中实行民主,同时上层阶级享有比一般民众更多的权利。如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有人口约31万,其中奴隶有11万,外侨3万不到,公民有17万余人,公民中妇女和儿童不享有政治权利,这样享有民主权利的成年男子才4-6万人左右,仅占全部人口的1/6。让学生了解雅典民主政治也存在严重的缺陷。
可引用伯利克里的话来论证这点。伯利克里曾自豪地宣称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全人类政治制度的典范,他说不仅希腊的其它国家,就连非希腊的国家也纷纷派人前往雅典学习研究雅典的政治制度,他的说法当然有些夸大,但当时的确还有不少国家去研究希腊人的政治制度,比如当时还是小国的罗马。教师在讲到此处时,应该进一步明确,使学生对雅典的民主制度进行正确的评价。雅典民主制度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创举,它创造了一系列民主的运作方式以使人们能平等地参与国家政治。但是雅典的民主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和外侨没有民主权利。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虽然希腊最最民主时也不是“全民”的“民主”,但雅典还有其它一些国家所建立的民主我想在那时,应该已经是尽可能多地代表多数人了,我们不可能以现在的眼光去批评当时奴隶与妇女在政治上的毫无地位,必竟那是二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民主,更接近于“平民”政治。,雅典的民主可以说要比现在任何一个民主国家还要民主得多。
17、18世纪的欧洲的历史继承了14—16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4—16世纪“巨大转折”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这些“巨大转折向着更为深广方向发展“在18世纪法国思想界的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王路易九世统治时期(1226——1270年)规定“国王四十日”,即:双方领主交战须在40日前通知对方,而被挑战的人,可以在此期间向国王申诉,国王根据情节仲裁。此规定的目的是 [ ] A.维护封建等级制
B.建立君主专制
C.控制等级代表会议
D.提高国王威信盛世外交 近代翻译家严复在《原富》一书中把“feudalism”翻译为“拂特之制”,进而解释为“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故地大民众者,王力不足以御临之也”。文中的“拂特之制”是指 [ ] A.雅典民主制
B.罗马隶农制
C.西欧封建制
D.欧洲庄园制西欧政治制度。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的这个制度形如一座金字塔,每一层都有它的等级。最高处就是皇帝。下一层是由皇帝直接分封的世俗和宗教诸侯。——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二:1265年,孟福尔召开了一次大型会议。这次会议包含了组成后来的“议会”的所有要素,在历史上是第一次。与会人员除了大领主和王室官员以外,还包括每个郡的两名骑士和每个城市的两个市民。 ——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在此前开幕的第四次改革会议上(1534年),议会通过《上诉法案》宣布:“……英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国王统治,国王拥有相应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和财产。”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在方框中依次填出所对应的西欧政治制度。(2)分别简要指出这四种政治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上西欧政治制度的演变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奴的房舍、可耕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都归领主所有,农奴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或服一定的徭役方可以使用它们”。文中的情景当出现于 [ ] A.希腊“古典时代”
B.中国夏商时期
C.吠陀时期的印度
D.中世纪的西欧某地,地主将耕地划分为三大区块,或春耕,或秋耕,或休耕;为了恢复地力,休耕的土地种植豆科植物等绿肥。农家使用地主提供的农具与牲口,共同耕作。村庄另有许多共同的设施,如马厩、作坊、烤坊、牧场、林地及宗教场所。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曾普遍地存在于 [ ] A.四世纪的埃及
B.七世纪的希腊
C.十三世纪法兰西
D.十五世纪的中国华北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中说“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说明英法等国 [ ] A、封建制度产生
B、等级君主制初步产生
C、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D、君主专制逐渐演变为等级君主制中世纪的西欧,大学初创时一般都拥有教皇和君主颁发的特许状,这说明当时 [ ] A.教会和君主不反对大学创立
B.大学教育具有宗教性质
C.大学创立目的是为政治服务
D.大学教师社会地位很高英国在中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无意中破坏了封建制度的基础:玫瑰战争留下的是一片废墟,等待着新的制度进来填补,这种新的制度应该是 [ ] A.采邑制
B.教皇制
C.等级君主制
D.君主专制西欧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的这个制度形如一座金字塔,每一层都有它的等级。最高处就是皇帝。下一层是由皇帝直接分封的世俗和宗教诸侯。——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二:1265年,孟福尔召开了一次大型会议。这次会议包含了组成后来的“议会”的所有要素,在历史上是第一次。与会人员除了大领主和王室官员以外,还包括每个郡的两名骑士和每个城市的两个市民。 ——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在此前开幕的第四次改革会议上(1534年),议会通过《上诉法案》宣布:“……英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国王统治,国王拥有相应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和财产。”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 问题:
(1)在方框中依次填出材料所对应的政治制度。
(2)分别简要指出以上政治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制度演变的历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老师以情景剧的方式描述了某项制度下的现象:披甲执剑的骑士,深沟高垒的城墙,饮酒高歌的贵族,坐拥地租的领主。该制度是 [ ] A.雅典城邦政治
B.西周封邦建国
C.西欧封建制度
D.近代君主专制据史载:中世纪后期西欧某些城市的市民取得特许状而得以选举市长,设置市议会及成立法庭,实行自治。市民的特许状主要来自 [ ] A.法兰克国王
B.封建领主
C.等级代表会议
D.基督教会王权变迁
在中世纪西欧,中央(国王)与地方(领主、贵族、市民)势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博弈过程,欧洲的王权也呈现出三个显著的发展阶段。问题:
(1) 按示例填写表格。(2)简要评述13世纪和15世纪下半叶西欧的王权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欧中世纪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B.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中世纪时期的东西方
中世纪千余年间欧亚大陆上最惊人.最有意义的变化就是西欧从贫穷落后和默默无闻中崛起。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西方都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然而西欧的这种不发达较之中国的发达反而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西欧人却恰恰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他们渴望学习,并积极创造。他们拿来了中国的文明,竭尽全力发展它们,并将其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致更大的技术进步和更多的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这一转变的先锋和受惠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叙述中世纪西欧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说明“古代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中世纪西欧人“拿来了中国的文明,竭尽全力发展它们”的具体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世纪时,一位阿拉伯学者到西欧去旅游考察,他对于西欧的感观,最可能是 [ ] A.对西欧的落后和民俗鄙陋大加批评
B.对统一西欧的强大政权印象深刻
C.对西欧经济和城市的繁荣赞赏不已
D.对西欧的大学林立感到惊讶不止16世纪以前的欧洲,当你问:“你是什么人?”,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某家族的。”;16世纪后,得到的回答是“我是天主徒”或“我是新教徒”。18世纪后,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某国人”。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的是 [ ] A.封建制度
B.宗教改革
C.民族国家
D.光荣革命历史上某一时代农民的处境为:“必须负担力役和实物租税,不能任意迁徙或从事其他行业。耕种时由地主提供农具、种子、牲畜,农民无法自行决定作物种类,也不得任意在地主的池塘中捕鱼,森林中打猎。”这里的农民是生活在 [ ] A.二世纪初的雅典
B.十一世纪的法国
C.十六世纪的中国
D.十八世纪的英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世纪的西欧,由于基督教文化共同体的长期存在和封建割据,民众首先认同自己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域的人,对国家的认同感淡薄,同时国家也没有明确的主权。……从15世纪末开始,民族国家开始形成,国王成为认同的象征,共同的经济制度、以相同法规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形成使民族国家的根基不断巩固。但是,王权日益暴嚣出专制与狭隘的本性,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启蒙思想家发出了“专制之下无祖国”的呼声。英国和法国经过革命,消灭了封建制度,建立了民主制。以人民主权取代了君主主权,大大加强了民族认同感。尤其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反对外来武装干涉,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一般认为西欧民族主义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
材料二:欧洲民族国家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00年到法国大革命,为欧洲民族国家的孕育和成长阶段,欧洲各主要国家都在从中世纪的等级君主制向绝对主义的王朝国家转变;第二个阶段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为欧洲民族国家的扩张阶段,民族国家的概念和民族主义的浪潮由法国大革命起始传播到了整个欧洲,激发了其他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浪潮,并由此导致了欧洲剧烈的动荡与冲突;第三个阶段是二战后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显示出欧洲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在共同发展中开始了某种新融合。——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民族主义在近代欧洲的作用。(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吴经常以“日耳曼人征服”、“隶奴与农奴”、“查理·马特改革”、“封建等级”等为关键词搜索有关资料。据此推测他关注的是 [ ] A.欧洲君主专制
B.欧洲封建制度
C.德国宗教改革
D.中世纪城市自治英、法两国由等级君主制转向君主专制的关键因素有:
①采邑改革的确立②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③民族国家的形成④天主教会实力的不断壮大[ ]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皆告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造成到中世纪,西欧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是 [ ] A.罗马帝国的分裂
B.采邑改革的推行
C.阿拉伯帝国的征服
D.日耳曼人的破坏西欧商品经济继续发展,王权进一步加强,司法和军事等权利已开始被中央掌控。此时的社会应处于 [ ] A.封建制度产生时期
B.封建等级制时期
C.等级君主制时期
D.君主专制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走进中世纪
图一
图二在人类步入阶级社会以后,贵族和平民成为最初的基本社会等级。下列关于这两个等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迥异
B.西欧的封臣对封君没有任何义务
C.古罗马平民与贵族利益趋向一致
D.古希腊女性也可以享受民主政治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自治与复兴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中世纪的城市,初期还完全是一个在社会中由农业决定的陌生体,到了中世纪晚期则发展成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最终成为中心生活区域,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胚细胞。”—— 汉斯-维尔纳?格茨《欧洲中世纪生活》 材料二 “恰恰因为它们才从头开始,而且处于政治上支离破碎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结构中,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 ——斯塔夫里诺斯 问题:
(1)欧洲中世纪城市复兴的动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中世纪的城市……最终成为中心的生活区域,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胚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世纪城市
材料:“在十字军东征(1096-1291)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里,……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城镇变得越来越富有,封建领主却越来越穷……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房龙《人类的故事》 问题:
(1)在欧洲中世纪,“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指什么现象?转移的是什么“权力”?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世纪“城市不断成长壮大”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世纪前期,与儒家文化圈的经济属性相比,西欧同样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是从两者的存在基本组织形态而言,西欧最明显的特征是 [ ] A.小农经济
B.商品经济
C.庄园经济
D.合作经济在西欧中世纪,王权曾经代表了进步的因素,社会各阶层都倾向于王权,促使西欧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问题:
(1)公元9—15世纪,以英国为例,填写其政治制度演变过程。(2)简要概述形成上述政权形式变化的主要因素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世纪左右,欧洲“绅士”(gentry)阶层大多住在乡间宅第,喜爱田猎,坐享田租。他们拥有政治、法律的特权,并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这些“绅士” 获取其身份主要依靠下列哪一途径? [ ] A.经营工商,累积财富
B.应征从军,建有军功
C.拥有封地,身份世袭
D.通过考试,获得资质西方专制主义理论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这说明 [ ] A.神权与王权是合二为一的
B.基督教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信仰,专制理论神化更便于人们接受
C.教会借助王权巩固其统治地位
D.人们普遍接受了君主专制理论,如同接受宗教信仰一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不能促进我们达到目标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应一概斥为无用。——斯宾诺莎 材料二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障。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卢梭 (1)材料一中,斯宾诺莎所说的目标是什么?“一切东西”又指什么?
(2)材料二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除立法权外,作者认为国家权力主要还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以上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古罗马斯多亚学派哲学家塞内卡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因此,合法的国家只能是基于人民自由意志的社会契约的产物,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一种相互结合的行动,也是人民自由协议的结果,缔结契约的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在由契约结成的国家里,人民当然拥有国家的主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倘若国家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侵害了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起来推翻这个国家。”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1)分别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人文精神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进步所产生的影响。
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法典》是他留给后人最重要的历史遗产。公元前1792年属于 [ ] A.公元前17世纪初
B.公元前17世纪末
C.公元前18世纪初
D.公元前18世纪末早在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 ] A. 梭伦
B. 汉穆拉比
C. 恺撒
D. 穆罕默德就说明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依据最有说服力 A.古代的传说 B.古籍的记载 C.屈原的作品 D.学者的解释 (江苏省宿迁市08-09上高三第一次统测23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掷铁饼者》 《阿芙洛狄特》 苏格拉底柱像
(1)三幅图反映的辉煌成就属于那个地区?属于何种文明形式?她创造的哪些人类文明成果影响至今?
材料二 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之夜,已经永久铭刻在中国文明发展的青史上。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这个夜晚见识了中华文化的悠远浩大,领略了五千年民族的历史厚度,感受到深厚的人文积淀焕发的艺术光彩。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就是宣传中国现代化建设理念和五千年文明的巨大舞台,并且是面向世界的。
我特别注重开幕式体现的中国文化的自信。过去我们对外文化传播缺乏自信,往往迎合外国人口味。如爱用《茉莉花》歌曲,因为这首歌在歌剧《图兰多》里用过,外国人熟悉。其实中国有很多“茉莉花”,但我们怕别人不懂,所以不敢用。这次则是以我为主,无论是武术、风筝、飞天、昆曲、木偶、孔子《论语》、三千弟子求学等,将中国文化的精华用通俗美妙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尤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字,用活体印刷的表现方式,深刻鲜明地展示在全世界面前。相信通过这样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开幕式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主题。童声唱《歌唱祖国》,56个民族的儿童护送国旗,郎朗陪伴一个小女孩弹琴,传达了人类社会热爱儿童的共性。
(2)请结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和材料二,概括中国对人类文明作出哪些重大贡献(传统文化)?
材料三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盛赞:“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闭幕式上致辞:中国人民用满腔热情兑现了庄严的承诺,实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留下了巨大而丰富的文化和体育遗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体育运动的盛会、和平的盛会、友谊的盛会。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原因有哪些?阅读材料(10分)
(1)图1、2的宗教建筑分别属于哪一文明体系? 图2所示的宗教建筑在该文明体系中有何功能?(4分)
(2)两大宗教对中世纪各自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各举一例说明。(4分)
(3)这些宗教建筑分布于世界各地,以上两大宗教对外传播的特点有何不同?(2分)最新试题- 1已知x>0,则y=3x+4x有( )A.最大值43B.最小值43C.最大值23D.最小值23
- 2中小学生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很多有害的挥发性物质,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吸入后易引起慢性中毒,使人头晕、头痛,重者抽
- 3有20位同学,编号从1至20,现在从中抽取4人作问卷调查,用系统抽样方法所确定的编号有可能是( ).A.3, 8,
- 4先化简,再给a、b各选一个你所喜爱的数代入求值。9ab-[(3a2+5ab-2b2-(a2-3ab+b2)]
- 5As there were not enough chairs in the park, they had to sit
- 6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废止了劳动教养制度。记者在某省劳教局所在地看到,“某省劳动教养管理局”的
- 7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即将相似的个体归入一层,然后每层抽取若干个构成样本,分层抽样为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必须进行
- 8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
- 9下列不是节肢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A.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B.三对足,两对翅C.体表有外骨骼D.足和触角分节
- 10以下是一篇科幻小说:一群记者穿越时空来到秦朝,采访秦始皇—— 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呢? ①记者问:“
热门考点- 1Where we live, on the eastern shore of Maryland, the gentle
- 2一个单匝线圈放在磁场中,下列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H2还原一定质量的CuO,通入H2的质量和反应后生成的H2O中氢元素质量相等B.将98%
- 4蝗虫的呼吸交换气体靠腹部的( )A.体B.气孔C.气管D.口器
- 5若将函数f(x)=2x5表示为f(x)=a0+a1(1+x)+a2(1+x)2+…+a5(1+x)5,其中a0,a1,a
- 6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0分)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
- 7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分别沿光滑和不光滑的水平面,从静止开始沿直线由a点运动了s米到达b点,则A.水平面
- 8They’re not playing baseball today ___________ the rain.A.be
- 9 生命,需要一个支点,因为生命很脆弱。生命一旦有了支点,就会强劲起来,就会挺拔和旺盛起来。这支点不是别的,是对人类的关
- 10马拉松战役和萨拉米斯海战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中? [ ]A、布匿战争B、琅城起义C、希波战争 D、亚历山大东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