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一)外国文化与人口:文化差异(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影响很大。
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的大小:初婚年龄偏低,加速人口的增长。晚婚能够延长世代的间隔,会降低出生率。
(2)婚姻的稳定程度:离婚率与人口出生率呈负相关的关系。离婚率越高,人口出生率越低;离婚率越低,人口出生率越高。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2、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世界各大宗教都有自己的婚姻观、生育观、人口观,她们几乎一致认为婚姻是神圣的,人们应当在自由平等、互敬互爱的前提下遵守"自由自主"的婚姻制度,反对人为地限制生育,主张增殖人口,这种婚育观对当今世界人口数量以及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的增殖,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天主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物,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巨大。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其基本教义有“四谛”、“六道轮回”等。一向鼓吹出家遁世、轻生乐死、厌弃生育,对人口再生产的态度十分消极。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比较:
中国过去婚龄一向较低,早婚成俗。这首先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人的寿命短所决定的,它要求下一代人尽早进入生育周期,以增加人手,并确保宗祀延续。此外也与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也是分不开的。早在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就规定凡男20、女17岁不婚者,罪及父母。汉惠帝规定女15岁以上不嫁者,“五算”,即按5倍收取人头税,这已形同逼嫁了。北周武帝曾诏示天下:男年15,女年13以上,所在军民以时嫁娶。这大概是中国历代最低的法定婚龄了。明、清两代的法定婚龄是男16岁,女14岁。国民党政府则规定为男18岁,女16岁。但因未采用实足年龄,所以实际婚龄要更低一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中规定最低婚龄为男20足岁,女18足岁,比过去提高了不少,从当时来看也是适当的。1980年颁布的新《婚姻法》又把最低婚龄规定为男22足岁,女20足岁,在世界各国中属最高之列。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二)城市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建筑空间布局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建筑结构是指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关系;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
1、从建筑布局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美国城市中心→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布局。这是因为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居民心理。
(2)欧洲城市中心→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反映了西方城市发展一般都是以教堂或广场为中心逐步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3)中国城市中心→围绕衙门、中轴线四方布局:如故宫,反映了我们国家很早就将“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融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
2、从建筑结构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使我国民居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如东方园林讲究园林构景的层次,追求的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并通过回廊、门洞以隔景、障景等艺术手法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园林道路设计上讲究“避直求曲”,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正如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称之为“交流”,而外国人则认为是“探险”。
(2)西方文化外向、开放,民居往往没有围墙,园林注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园林“道路”设计直率、明朗、和盘托出。反映了西方文化性格上的“外向”和表达方式上的“直白”。
3、从建筑风格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式宫殿建筑的红墙、黄瓦、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等,注重“神似”,反映了东方建筑艺术充满了想象力,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以意传情”,对美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理解。西方式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修剪整齐的园林绿地,重视尺寸比例,务求逼真,注重“形似”,反映了西方文化务实的一面。东方古典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的教堂表现宗教的崇高和庄重。
(2)中国民居讲究院落(如“四合院”)的一统和大家团圆;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讲究户外休闲。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建筑也别具一格。
4、从城市建筑变化还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变化:如银川西夏历史建筑先有中式风格,因为银川西夏历史时期正值唐宋中原文化的鼎盛时期,受中原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多表现为中式风格。后来受宗教传播的影响,又有伊斯兰风格,如“清真寺”,城市建筑布局也多围绕寺庙发展。现代银川又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城市布局沿主要铁路、国道和城市交通干道布局,这反映了内陆城市发展与陆路交通的密切联系,说明了现代文明的影响。
5、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长期的。如徽州文化深受移民文化、宗族文化、徽商文化与皖南山区的盆地心理文化的影响,在建筑上形成了“祠堂、牌坊、民居”的古建三绝。现代徽州民居依然受其影响。
读我国2005年和2050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下面几题。
小题1:205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小题2:2050年与2005年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总量大 B.人口就业压力大 C.人口严重老龄化 D.劳动力不足
①50岁以下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减少 ②5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增加
③60岁以上的人口大约是2005年的三倍 ④人口的平均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
小题3:导致我国人口状况发生图示演变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B.人们生育观念转变和社会福利提高 C.医疗卫生条件的日益改善 D.生育子女以及赡养老人的成本上升 关于乡村聚落形成的正确叙述是( ) A.人类为了生存,必定希望互助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构成聚居 B.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出现了乡村聚落 C.聚落是一种地表上的人文景观,不受该地理环境影响 D.自然条件是乡村聚落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我国山西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呈外面向内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如图6-1-1)
(1)材料中“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的社会心态。
(2)同时这种房屋的形式也与当地的 自然条件有关。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 式样,北方地区以 式样为多;北冰洋附近地区的因纽特人,则有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建筑的 特殊房屋。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客家原是居住在中原的汉人,西晋以来几经战乱,他们辗转南迁,直到宋元时期迁到闽粤交界,形成独具特点的客家民系。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高达五六层的圆形、方形、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如图6-1-2)
(1)材料二说明 因素也可以影响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
(2)土楼采用的建筑材料是受 因素的影响,建筑方式又与 因素有关。
(3)这种为世人称奇的房屋建筑是 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房屋建筑的式样主要起到 功能。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族的 特征。36.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其中乡镇企业的发展发挥了很重要作用。下列叙述哪句是具概括性? A.乡镇企业发展可积累资金,为城镇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B.乡镇企业发展直接或间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来机会 C.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转移和土地的转移 D.乡镇企业发展加速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产生影响的是
①城市交通网的结构 ②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 ③城市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④城市中文化设施的数量 ⑤城市居民受教育的程度 ⑥城市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A.①④ B.②⑥ C.③⑤ D.④⑤ 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
①外向性 ②开放性 ③内向性 ④封闭性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 A.道路的密度和等级 B.交通工具 C.建筑布局、结构、风格 D.饮食习惯 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区多建有现代化高楼大厦 B.上海城市建设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山水城市” C.华盛顿将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D.在城市发展历史较短的美国、法国,大城市的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 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行,这不仅是体育界的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盛会。回答20~21题。
小题1:比赛期间各国文化在此交流,此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属于
小题2:更多的人在电视等媒体里感受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此种文化传播方式属于 :A.等级扩散 B.传染扩散 C.文化传承 D.刺激扩散 A.迁移扩散 B.传染扩散 C.等级扩散 D.刺激扩散 在当代社会,下列属于婚译制新观念的是
①多子多福 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③只生一个好 ④男女都一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列区域类型属于功能区的是 A.高原区 B.方言区 C.水田农业区 D.城市经济区 曲阜市因为是孔子的故乡而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游城市。曲阜市在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改造时考虑继承和保持城市的特色,这是由于: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行政因素 冰鞋由冰刀改为滚轴,形成新的“旱冰鞋”,这属于文化扩散中的: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下列属于物质文化现象的是 A.农业实施滴灌技术 B.全国人大颁布的《森林法》 C.海南岛的天涯海角 D.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大卫雕像 下列叙述中,准确描述文化区与自然区关系的是 A.一定不重合 B.一定重合 C.不一定重合 D.两者有明显的界限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小题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小题4: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图11是我国公路、水路、铁路、民航1985年和1996年货运和客运周转量所占百分比图,回答23-25题。
小题1: W、X、Y、Z分别对应的运输方式是
小题2:关于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公路、水运、铁路、民航 B.水运、公路、铁路、民航 C.铁路、公路、水运、民航 D.公路、铁路、水运、民航
小题3:适宜用Z运输方式运送的货物一般具备的特点是A.客运与货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为主 B.货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为主 C.货运一直以公路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以水运和铁路为主 D.货运一直以铁路和公路为主,客运一直以公路和水运为主 A.重量轻、价值低 B.重量大、价值高 C.重量大、价值低 D.重量轻、价值高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是( ) A.增加特大城市的数量 B.将中等城市发展为大城市 C.扩大小城市的人口规 D.建设新型乡镇,就地转化为城镇人口 “丁克”家庭也称为自愿不生育家庭。其反映的地域文化特征是: A.传统农业文化 B.现代工业文化 C.现代大城市文化 D.宗教文化 下列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
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竖立的56根“民族团结柱”
②夏威夷的迷人海滩
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
④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11年8月12日至8月23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中国深圳举行,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
小题1: 关于该地域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 大学生运动会期间,下列地区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粤语、粤菜不属于该地区地域文化的范畴 B.这里的人崇拜海神,“摆龙门阵”成为这里独特的风景线 C.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稻米、荔枝、苹果 D.经济生活与海洋密切,文化外向型突出 A.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的牧民忙于剪羊毛 B.日地距离增大,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非洲大陆成群的野生动物大规模向北迁徙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的“重男轻女指数”。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国家 指数 国家 指数 巴基斯坦 4.9 肯尼亚 1.1 尼泊尔 4.0 哥伦比亚 1.0 韩国 3.3 菲律宾 0.9 泰国 1.4 委内瑞拉 0.9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A.“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B.“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C.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孩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D.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人们没有性别偏好 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A.居民习俗 B.饮食 C.道路 D.城市建筑 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域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B.地域文化是人类活动创造的产物 C.地域文化是某一地域永远稳定的产物 D.地域文化是区域内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广场上的雕塑 B.温泉 C.建筑材料 D.城市 下列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纽约、芝加哥的市中心是绿色公园,体现以人为本 B.欧洲城市中心是摩天大楼,体现自由开放的人文思想 C.在建筑风格方面,美国的民居多为四合院 D.北京皇宫建筑物雄踞城市中心,其他建筑物沿城市中轴线排列,体现皇权至高无尚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小题1: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小题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西方国家人口出生率较低,在婚俗方面的原因是( ) A.婚姻关系很稳定 B.妇女生育年龄比较提前 C.亲子年龄差距不断缩短 D.晚婚乃至不婚、不育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是( ) A.主张节育不生育 B.不反对人口增殖 C.提倡计划生育 D.自觉降低出生率 促使“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转变的原因是( ) A.商业者备受推崇 B.商业是财富的生产部门 C.农业经济的萎缩 D.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 不同地域文化形成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相同地域文化形成相同的城市空间结构。 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B.地域文化对一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 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D.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地域文化差异对人口的发展往往产生相同的影响 婚俗主要影响着人口的(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文化水平 D.年龄构成 “四海为家”对人口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人口迁移 B.调整了人口分布 C.提高了人口素质 D.增加了人口出生率 关于地域文化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只存在于物质方面 B.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其“地域”范围大小成比例关系 C.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不会发生改变 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初婚年龄大,人口增长较缓慢 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 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 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下列观念反映深受我国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
①“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 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③注重自我发展 ④“多子多福” ⑤重视子女质量 ⑥男性偏好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 下列城市景观中,最能反映阿拉伯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大栅栏文化旅游商业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迹和独特的商业文化,是北京3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最大的一片,是构成北京都城历史记忆和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经市政府批准,将大栅栏地区的整体功能定位为文化旅游商业区,改造建设的总体目标为保护地区历史风貌,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题。
小题1:大栅栏地区的城市建设发展过程说明了城市
小题2: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与建设中A.早期建筑风格对现代化城市建设会产生不利影响 B.早期设立的文化活动与后期的城市发展没有联系 C.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有着深远影响 D.历史上的建设对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会产生影响 A.全盘继承历史遗产的风格,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 B.对北京所有的四合院全面修缮和保留 C.体现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感,不受历史因素影响 D.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力求保持历史文化的特色 下列地理事物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欧洲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 B.美国大城市中心—少见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C.中国古代都城—以皇宫为中心 D.欧美城市—教堂位于风景优美的郊区 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 A.绿地面积 B.建筑风格 C.饮食习惯 D.服装服饰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含蓄。北京城的布局和建设中就含蓄的突出了其皇权地位。下列选项中不能表达北京为皇城的是: A.北京乃兴龙之地,在北京城的城市建筑中设置了陆龙和水龙的“双龙”布局 B.老北京城内道路呈现九横九纵的棋盘式格局 C.北京城有护城河环绕城外 D.以紫禁城为核心,以中轴线为纽带,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京绣"又名"宫廷绣"或"宫绣",因辽在燕京设立绣院而诞生的,主要是为供奉宫廷、帝王、侯爵服饰之用。明代以后,"宫廷绣"的针法、技艺、用料、图式等特点更加鲜明,清代更是名扬海内外,被誉为"宫绣"。在清代,由于"宫绣"艺术的影响不断扩大,京城民间亦纷纷效仿。清末期北京涌现了许多家"绣坊",传承了"宫廷绣"的一些特点和针法,使得图案内容更加民俗化、与生活更加贴近。以上说明:
A 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B 文化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
C 文化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 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传统建筑风格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比如中国传统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绝少围墙,这体现了: A.中国历史比美国悠久 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 C.中国与美国的伦理观念不同 D.美国比中国社会治安好 当地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的是: A.深圳的摩天大楼 B.上海的高架道路 C.陕北的窑洞 D.罗马的教堂 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而欧洲城市高层建筑多建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区,原因是( ) A.地理环境不同 B.发展历史不同 C.政府作用不同 D.发展程度不同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即人们的生育目的、对生育子女数量和性别的看法。下列观念反映深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 ( )
①“多子多福” ②男性偏好 ③“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 ④重视子女质量 ⑤注重自我发展 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 1不定项选择关于聚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轻原子核聚变为一个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放出的能量比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
- 2如图四个烧杯中,分别放有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现分别向四个烧杯中加入10g、8g、5g、2g的KNO3,充分搅拌后,有
-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胶头滴管用过后,平放在实验台上B.在量筒中配制溶液或将量筒用作反应容器C.用一只燃
- 4战国末期,合纵未能成功的原因是( )A.秦国力量的强大B.连横的策略更加灵活C.合纵家的才能不行D.各国都为了维护自
- 5下列物质中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石灰石B.熟石灰C.干冰D.烧碱
- 6在拓跋政权的统治下,北魏的社会矛盾主要包括①阶级矛盾②民族矛盾③战乱④外来侵略[ ]A.①②B.③④C.①③D.
-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岩洞里,有水滴。“嗒——嗒——”隔好久出一滴。 蝙蝠见了,问:“水滴,你在干什么?”
- 8有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在设计桥梁的时候,由于计算不正确,致使完工后的桥梁倒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这所学校蒙受了巨大的耻
- 9下图为世界四大渔场附近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小题1:四渔场中成因与其他三大渔场不同的是A.甲B.乙C.丙D.丁小题2
- 10观察下列三角形数表: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 1室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和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乘积为1×10-26,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Cl-B.
- 2三条直线经过同一点,过每两条作一个平面,则可以作______个不同的平面.
- 3质量m =3kg的物体,在水平力F= 6N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t=3s,试求:(1)力F在t
- 4如图所示是直流电动机的模型,闭合开关后线圈顺时针转动.现要线圈逆时针转动,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只改变电流方向B
- 5亚洲最大的平原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C.恒河平原D.印度河平原
- 6【题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制度基础,是古代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
- 7The boy has been looking forward to____his present for a wh
- 8若 (其中为虚数单位),则的值是 ▲ .
- 9在方向水平向左,大小E=100V/m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d=2cm的a、b两点,现将一带电荷量q=3×10-10C的检验
- 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L0.1mol/LCuSO4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CuSO4浓度会减少。为了恢复电解液仍为1L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