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此地无银三百两 给我们了什么启示
提问时间:2021-03-19
答案
此地无银三百两,给我们的是启示:想问题办事情,不要自作聪明.
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底暴露.
近义词:欲盖弥彰,不打自招.
出自民间故事: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了三百俩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的方法.张三趁着黑夜,在自家房后的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 了一个办法.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张三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王二一切都明 白了.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坑边的墙角上.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这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 二不曾偷"当作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事情,结果反而更加暴露明显了.
现在这句成语,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了.“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底暴露.
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底暴露.
近义词:欲盖弥彰,不打自招.
出自民间故事: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了三百俩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的方法.张三趁着黑夜,在自家房后的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 了一个办法.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张三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王二一切都明 白了.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坑边的墙角上.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这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 二不曾偷"当作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事情,结果反而更加暴露明显了.
现在这句成语,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了.“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底暴露.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1象牙的断面上可以看出类似树木年轮的纹路吗?
- 2声音在酒精中传播速度是多少?不同温度中的,随便三个就行
- 3钢中硫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 41.用一种粗细均匀的铁丝长20m,重5kg.现称得一捆这样的铁丝重115kg,这捆铁丝的长为多少米?
- 5a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1除以1-a称为a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除以1-2=负一
- 6下面句子对 美丽 的修饰很抽象,请用具体的意向替换加点词语,使其表述生动形象
- 7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18捆,如果要捆15包,每包要多少本?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
- 8某自然数,它可以表示成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又可以表示成 1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还可以表示成11个连续自然数的和,那么符合以上条件 的最小自然数是 _ .
- 9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怎么写的
- 10比较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