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文化的“和而不同”如何理解?
提问时间:2021-01-08
答案
《论语·子路篇》中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过其实空子并非是”和而不同”之说的首创者.孔子是个谦谦君子,这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学而识之”、“博学以文”、“一以贯之”等等箴言都可证实.“和而不同”也不是他的“专利”,是他上承前辈、下启弟子的立人立德的教诲.细细考辨,“和而不同”的概念最早是出现在西周末年,约公元前7世纪,早于孔子差不多两个世纪.当时的伯阳父(史伯)在和郑桓公议论西周末年衰败的弊病时,最先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史伯指出西周将灭,其根源是因为周王“去和而取同”,也就是说,周王喜欢将直言进谏的正人君子“去”之,而对与自己苟同的媚官小人“取”之.史伯还第一次形象地区别了“和”与“同”的概念,“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禆同,尽乃弃矣.”用今天的话来说,史伯的“以他平他”,就是相异的事物协调并进,达到“和”的境地,则年丰物富;反之,“以同禆同”,相同的事物类同叠加,无差别,无竞争,其后果就是生机荡然.伯阳父还陈述了“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的道理,并进言郑桓公,要“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从政务到事务,都应贯彻“和而不同”.伯阳父的思想也为后人解读和传播.有一位早于孔子的齐国大臣晏婴(晏子),据《左传》记载,在一次拜见齐侯的谈话中,用许多比喻把“和”与“同”作了区别.例如,他说“和”就像烹调鱼肉,光是白水去煮就成清汤一锅,必须加上盐酱醋梅汁等不同的配料,才能成为美味菜肴;“和”也得像好的音乐那样,必须有“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等等的不同“相济”而成,才能和谐美妙,悦耳动听,“心平德和”.几乎同一时期,管子也有“和而不同”的类似说法:“五音不同声而能调,五味不同物而能和”.“和”在中国是一个古字,见于金文和简文.“和”在古汉语中,既可做名词、又可做动词.作为名词,顺也,谐也,得适也;作为动词,并非“整齐划一”的意思,而是表示协调不同的人、事、物,并使之均衡和谐.孔子正是为前人智慧所沾溉,从做人的根本原则出发,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里仁之道、处事之道.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立论的基础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君子之“和”,“和”的起点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要以善相应.不过,此一“和”的前提是“不同”,不是曲己从人,而是能兼容“不同”,不仅要证同,还要能求异;此一“和”的目标是集众芳以为美,协调“不同”而达到新的和谐.坚持了“和而不同”,就能像孔子那样“君子坦荡荡”.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最新试题
- 1lim (x^2+ax+b)/(x-2)=3,求a,b的值?
- 2化学实验都应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什么
- 3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300字
- 4由0 1 2 3 4 这五个数字组成的无重复数的四位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个数列{an}
- 5在1到100的整数中任意取1个数,取出的数能被5或7整除的概率
- 6某商品原价3580元第一次降价10%第二次降价20%现价相当于原价的百分之几?
- 7待标定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碱式滴定管前,为什么要用少量的此溶液淌洗2~3遍?
- 8英语翻译
- 9“一对等位基因的结构组成差异可表现在碱基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上”这句话为什么错
- 10一项工程,甲乙合做需要24天完成,甲乙两人工作效率比为3:4,甲、乙两人单独完成此工程,各要做多少天?
热门考点
- 1已知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f(1)=1,若a、b∈[-1,1],a+b≠0时,有f(a)+f(b)a+b>0.判断函数f(x)在[-1,1]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 2根据例子的结构造句
- 3英语作文语法
- 4求一篇英语作文《an unforgetable thing》
- 5初二数学练习题:关于方程的
- 6若有理数数x,y满足xy≠0,则m=x/|x|+|y|y的最大值是_.
- 7三角形ABC中,AB=AC,∠BAC=120°,D为BC上一点,DA垂直AB,AD=24,则BC=?
- 8蝈蝈、蟋蟀、知了、蝎子、飞蛾、七星瓢虫、蜘蛛、甲虫、天牛、蜈蚣哪得不属于昆虫?
- 9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是7,如果把这个两位数加上45,那么恰好成为把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对调后组成的数,那么这个两位数是( ) A.16 B.25 C.52 D.61
- 10求大神证明一道数学题.[tana(1-sina)]/(1+cosa)=cota[(1-c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