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柳永的八声甘州的理解问题
“想佳人妆楼顒望”中“顒”字怎么读?
谁能把诗全部翻译一变,另外作者当时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下这首诗的?其写作意图何在?
“想佳人妆楼顒望”中“顒”字怎么读?
谁能把诗全部翻译一变,另外作者当时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下这首诗的?其写作意图何在?
提问时间:2020-11-16
答案
顒
顒 拼音: yóng,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郎.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八声甘州
柳 永
一、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被苏轼称赞其佳句为“不减唐人高处”.
二、主题
此词通过登高远望所见,抒发了他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据词中“想佳人”“识归舟”等语,既可以看作是词人离家思亲也不排除为伶工演唱而作的可能性.
三、关于词牌
词牌一名甘州,《西域记》云:“龟兹国土制曲,《伊州》《甘州》《梁州》等曲翻入中国.”《甘州》一曲,初为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后用为词调,因前后八韵故为“八声”.《伊州》《甘州》《梁州》诸曲,音节慷慨悲壮,柳永精通音律,用来抒写他贫士失意的感慨,有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四、分析词的内容
上片纯写景,写全景这在慢词长调中是不多见的.它取楼头放眼远望的角度,全方位地摄取镜头,画面开阔高远,秋情秋景融为一体,将古今才人失意之悲寄托于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衰谢销亡之中.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开篇用一去声字“对”领起,富于气势,发腔即已警动听众,如弹词开篇的一声拍板,戏剧人物出场前的亮嗓,又妙在体现了观景的角度,暗藏登楼凭栏远眺之意,为下片作伏笔.“潇潇”表现雨势的急骤.“暮雨”带有寒意,“洒江天”说明地点是在江头,暗伏以下“长江水”句.词人本是登楼观景的,要在江天之际游目骋怀,即所谓“登高临远”,显然希望天高气爽,天色晴朗,可是突然下起了急雨,弥漫江天,又时值日暮天寒,一股凉意直逼词人而来,这就为全词悲秋伤别定下了基调.
“一番洗清秋”是“潇潇暮雨洒江天”的结果.秋日傍晚,一阵骤雨,气候就更加清凉萧瑟了.而这种景象也正与浪游他方的游子空虚、寂寞、忧伤、愁苦之情凑泊.此句景中含情,亦景亦情.“一番”固然是写观此番骤雨而雨也还会有“二番”“三番”.一番秋雨一番寒,秋凉也是渐次为“清”了.换句话说,一切美好的生命都是渐次衰败消亡了.雨之急,暮之寒,“洒”和“洗”的态势,都蕴含着寒风.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便是东坡叹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名句,而一篇之警策端在于此.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一切在外求仕、谋职、经商、售艺之人大都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园去了,只留下空寂的关山,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这一切,强烈地激射出词人流落他乡的伤楚,孤单和愈益黯淡的情怀.这第二韵不单苏东坡赞.刘体仁《七烦堂词译》又比作《敕勒歌》意为景象壮阔,气势雄浑,又极富情感色彩.此际词人乃觉遍宇宙间悲哉之秋气,似乎一齐袭来,要他一人禁当!
既然雨过天晴,又有夕照当楼,那四处的残红败绿必然尽收眼底,故又引出第三韵.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处”言处处,反映视野之开阔.“红衰翠减”表现远望的感受,真切而又鲜明.站在楼头看那红花衰谢,绿叶凋残的广阔地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只觉得红翠两种鲜嫩的颜色已经淡了许多.这种强烈的视觉与暮雨、霜风、残照相联接,必然显现出自然界美好生命的衰残:“苒苒物华休”此乃不可把握的自然规律.自然界如此,人世间又岂能例外,那美好的故乡,深情的佳人和自己蹉跎的青春年华,无一不苒苒逝去.联想到此,自然悲从中来.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第四韵承上“休”字言一切生命都将衰亡,只有长江水仍旧日日夜夜奔流不止.“长江水”本是无生命的,只因为它奔流不息,而觉其有了生命.就此唯一的生命也竟感到孤独凄凉,失去了往日欢快的声容.蓦然无语,似乎也在为自己生命的流逝而感到悲哀.江水春夏上涨,波涛汹涌.秋冬回落,涛声渐息.词人将这种自然规律情感化,寓人生悲慨于江流变化之中.
下片纯系抒情,表现内心的矛盾苦闷:不忍登高临远又偏临远,不当淹留又已淹留,思念家园又下不了回家的决心.千回百转,柔肠寸断.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暮雨,霜风、关河、残照均取登高的角度.“登高临远”四字将上片景物收结无遗.又无论登高还是临远,所引发的都是悲戚,岂止东流水有所不忍,那暮雨、霜风、关河、残照、物华、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然而“不忍登高临远”又不停留在收结和总括前文上,还以居高之势,振臂一呼,唤出了故乡和佳人.原来词人凭楼远眺,顺着东流水的江水,望到了渺茫的前方,意在寻找他的故乡.“不忍”一句与“望故乡”两句作一呼一应之势,将悲秋之慨引向伤离意绪.意谓见万物衰竭固然有所不忍,望不见故乡,引动了归思,心情益发悲凉.这就将“不忍”的情感扩展到一个新的领域.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思乡心切必对浪迹江湖产生悔恨心理,故“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柳永之流落江湖,萍踪浪迹是出于应考、谋职等原因,不得已而为之的,为何又是懊悔之心?原来并未达到目的,只是“客里光阴虚掷“罢了.于事无益的“淹留”想来实在不值得.但词人终究没有回家园,这又说明他仍旧在等待.那冷落的山程水驿还不知要走到何时!那暮雨霜风还不知道要送走多少似水年华.两句作反省自问的语气,深入揭示内心世界.词人内心的矛盾怅惘是含蓄不尽的.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绣阁轻抛,沉萍难驻”(《夜半乐》),家庭的温暖与关河的风霜,本是相联系相对立的,悔恨浪游必与思念亲人相生相立,故由“叹”而到“想”,想到那些闺阁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她们梳洗打扮,在楼头极目眺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前,方才知道误认了.如此再三再四,仍站在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这对于一个在外流浪的人来说,是多么值得珍惜!这两句纯出于想象,词人虚处实写,将佳人的深情动作刻画得细腻动人.“凝”“识”“误”三字描述了她从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船的惊喜再到认清不是以后的懊丧的全过程.词人由自己的思亲转到亲人的思己是深一层的写法.意思是词人从自己和对方的两面交错来写见人见己通体明亮.这种写法并不出自柳永.杜甫写月夜思妻,又反过来写妻子思念自己,有“香雾云鬓里,清辉玉臂寒”(《月夜》)之句.韦庄词“夜叶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浣溪沙》)也是由己及人.不过柳词有更多层次和曲折.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然而词人毕竟是抒发自己怀乡思亲的悲愁.故结拍仍需回到自身.将“归思”之实与“归舟”之虚,“凝望”之切与“凝愁”之浓做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流落江湖有家不能归的深悲.“争知我”以沉痛哀怨的语调,将对方期盼归人的苦情纳入自身的悲愁之中.“倚栏杆处”照应开篇的“对”字和过片的“登高临远”.“正恁凝愁”融合上下片词情,意谓凭栏观景思乡,无非凝聚着如此这般的愁苦,将全篇的情意一一唤醒.
五、写作特点
纵观全词,非独结尾统摄全篇,上下片十八句无不经纬分明,丝丝入扣.上片写景,下片言情,情景交织,以“对”字开篇,“登高临远”过片,“倚栏”落脚,又以倚栏凝愁照应江水无语,有如常山之蛇,关节响应,救首救尾.柳词铺叙而不散浸,于此可见一般.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郑文焯《与人论词遗札》)将志士悲慨与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用单字去声作为句首领头字,也是一大特色,“对”“渐”“望”“叹”“误”等用于开篇与转折处,骨节灵通,强而有力,如点睛之龙破壁而飞.
顒 拼音: yóng,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郎.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八声甘州
柳 永
一、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被苏轼称赞其佳句为“不减唐人高处”.
二、主题
此词通过登高远望所见,抒发了他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据词中“想佳人”“识归舟”等语,既可以看作是词人离家思亲也不排除为伶工演唱而作的可能性.
三、关于词牌
词牌一名甘州,《西域记》云:“龟兹国土制曲,《伊州》《甘州》《梁州》等曲翻入中国.”《甘州》一曲,初为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后用为词调,因前后八韵故为“八声”.《伊州》《甘州》《梁州》诸曲,音节慷慨悲壮,柳永精通音律,用来抒写他贫士失意的感慨,有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四、分析词的内容
上片纯写景,写全景这在慢词长调中是不多见的.它取楼头放眼远望的角度,全方位地摄取镜头,画面开阔高远,秋情秋景融为一体,将古今才人失意之悲寄托于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衰谢销亡之中.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开篇用一去声字“对”领起,富于气势,发腔即已警动听众,如弹词开篇的一声拍板,戏剧人物出场前的亮嗓,又妙在体现了观景的角度,暗藏登楼凭栏远眺之意,为下片作伏笔.“潇潇”表现雨势的急骤.“暮雨”带有寒意,“洒江天”说明地点是在江头,暗伏以下“长江水”句.词人本是登楼观景的,要在江天之际游目骋怀,即所谓“登高临远”,显然希望天高气爽,天色晴朗,可是突然下起了急雨,弥漫江天,又时值日暮天寒,一股凉意直逼词人而来,这就为全词悲秋伤别定下了基调.
“一番洗清秋”是“潇潇暮雨洒江天”的结果.秋日傍晚,一阵骤雨,气候就更加清凉萧瑟了.而这种景象也正与浪游他方的游子空虚、寂寞、忧伤、愁苦之情凑泊.此句景中含情,亦景亦情.“一番”固然是写观此番骤雨而雨也还会有“二番”“三番”.一番秋雨一番寒,秋凉也是渐次为“清”了.换句话说,一切美好的生命都是渐次衰败消亡了.雨之急,暮之寒,“洒”和“洗”的态势,都蕴含着寒风.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便是东坡叹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名句,而一篇之警策端在于此.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一切在外求仕、谋职、经商、售艺之人大都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园去了,只留下空寂的关山,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这一切,强烈地激射出词人流落他乡的伤楚,孤单和愈益黯淡的情怀.这第二韵不单苏东坡赞.刘体仁《七烦堂词译》又比作《敕勒歌》意为景象壮阔,气势雄浑,又极富情感色彩.此际词人乃觉遍宇宙间悲哉之秋气,似乎一齐袭来,要他一人禁当!
既然雨过天晴,又有夕照当楼,那四处的残红败绿必然尽收眼底,故又引出第三韵.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处”言处处,反映视野之开阔.“红衰翠减”表现远望的感受,真切而又鲜明.站在楼头看那红花衰谢,绿叶凋残的广阔地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只觉得红翠两种鲜嫩的颜色已经淡了许多.这种强烈的视觉与暮雨、霜风、残照相联接,必然显现出自然界美好生命的衰残:“苒苒物华休”此乃不可把握的自然规律.自然界如此,人世间又岂能例外,那美好的故乡,深情的佳人和自己蹉跎的青春年华,无一不苒苒逝去.联想到此,自然悲从中来.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第四韵承上“休”字言一切生命都将衰亡,只有长江水仍旧日日夜夜奔流不止.“长江水”本是无生命的,只因为它奔流不息,而觉其有了生命.就此唯一的生命也竟感到孤独凄凉,失去了往日欢快的声容.蓦然无语,似乎也在为自己生命的流逝而感到悲哀.江水春夏上涨,波涛汹涌.秋冬回落,涛声渐息.词人将这种自然规律情感化,寓人生悲慨于江流变化之中.
下片纯系抒情,表现内心的矛盾苦闷:不忍登高临远又偏临远,不当淹留又已淹留,思念家园又下不了回家的决心.千回百转,柔肠寸断.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暮雨,霜风、关河、残照均取登高的角度.“登高临远”四字将上片景物收结无遗.又无论登高还是临远,所引发的都是悲戚,岂止东流水有所不忍,那暮雨、霜风、关河、残照、物华、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然而“不忍登高临远”又不停留在收结和总括前文上,还以居高之势,振臂一呼,唤出了故乡和佳人.原来词人凭楼远眺,顺着东流水的江水,望到了渺茫的前方,意在寻找他的故乡.“不忍”一句与“望故乡”两句作一呼一应之势,将悲秋之慨引向伤离意绪.意谓见万物衰竭固然有所不忍,望不见故乡,引动了归思,心情益发悲凉.这就将“不忍”的情感扩展到一个新的领域.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思乡心切必对浪迹江湖产生悔恨心理,故“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柳永之流落江湖,萍踪浪迹是出于应考、谋职等原因,不得已而为之的,为何又是懊悔之心?原来并未达到目的,只是“客里光阴虚掷“罢了.于事无益的“淹留”想来实在不值得.但词人终究没有回家园,这又说明他仍旧在等待.那冷落的山程水驿还不知要走到何时!那暮雨霜风还不知道要送走多少似水年华.两句作反省自问的语气,深入揭示内心世界.词人内心的矛盾怅惘是含蓄不尽的.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绣阁轻抛,沉萍难驻”(《夜半乐》),家庭的温暖与关河的风霜,本是相联系相对立的,悔恨浪游必与思念亲人相生相立,故由“叹”而到“想”,想到那些闺阁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她们梳洗打扮,在楼头极目眺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前,方才知道误认了.如此再三再四,仍站在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这对于一个在外流浪的人来说,是多么值得珍惜!这两句纯出于想象,词人虚处实写,将佳人的深情动作刻画得细腻动人.“凝”“识”“误”三字描述了她从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船的惊喜再到认清不是以后的懊丧的全过程.词人由自己的思亲转到亲人的思己是深一层的写法.意思是词人从自己和对方的两面交错来写见人见己通体明亮.这种写法并不出自柳永.杜甫写月夜思妻,又反过来写妻子思念自己,有“香雾云鬓里,清辉玉臂寒”(《月夜》)之句.韦庄词“夜叶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浣溪沙》)也是由己及人.不过柳词有更多层次和曲折.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然而词人毕竟是抒发自己怀乡思亲的悲愁.故结拍仍需回到自身.将“归思”之实与“归舟”之虚,“凝望”之切与“凝愁”之浓做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流落江湖有家不能归的深悲.“争知我”以沉痛哀怨的语调,将对方期盼归人的苦情纳入自身的悲愁之中.“倚栏杆处”照应开篇的“对”字和过片的“登高临远”.“正恁凝愁”融合上下片词情,意谓凭栏观景思乡,无非凝聚着如此这般的愁苦,将全篇的情意一一唤醒.
五、写作特点
纵观全词,非独结尾统摄全篇,上下片十八句无不经纬分明,丝丝入扣.上片写景,下片言情,情景交织,以“对”字开篇,“登高临远”过片,“倚栏”落脚,又以倚栏凝愁照应江水无语,有如常山之蛇,关节响应,救首救尾.柳词铺叙而不散浸,于此可见一般.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郑文焯《与人论词遗札》)将志士悲慨与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用单字去声作为句首领头字,也是一大特色,“对”“渐”“望”“叹”“误”等用于开篇与转折处,骨节灵通,强而有力,如点睛之龙破壁而飞.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最新试题
- 1苹果园面积是梨园面积的80%,梨园面积比苹果园面积大多少?
- 2春雨的特点用一个字表示
- 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H是DC边上一点,E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且DH=BE,请判断△AEH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
- 4listen,repeat and number是什么怠意思- 百度
- 5more beautiful和much beautiful的区别
- 6汽车发动机功率越大代表着什么?它与排量、耗油量、加速度、还有转速是什么关系?
- 7英语翻译
- 8参加俱乐部是join the club 还是join club?
- 9写出函数y=|x+1|-|x-1|的分段解析式,从图像上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10It was ____late for us to walk home after the meeting ,so we called a taxi.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