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硕鼠》解释和赏析
提问时间:2020-10-18
答案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②莫我肯顾.逝将去女,③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④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⑤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⑥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⑦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⑧
[编辑本段]【注释】
①硕鼠:鼫鼠,又名田鼠,这里用来比剥削无厌的统治者.
②贯:侍奉也.“三岁贯汝”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汝,指统治者.
③“逝”读为 誓.“去汝”言离去.
④“爰”犹乃.“所”指可以安居之处.
⑤德:惠也.
⑥“直”就是值.“得我直”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
⑦劳:慰问.
⑧“之”犹其.“永号”犹长欢.末二句言既到乐郊,就再不 会有悲愤,谁还长吁短欢呢?
[编辑本段]【现代译文】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大麦粒!多年辛苦养活你,拚死拚活谁感激.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邑.新乐邑呀新乐邑,劳动价值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新乐郊呀新乐郊,有谁去过徒长叹!
[编辑本段]【赏析】
《硕鼠》是魏国的民歌,据《毛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朱熹《诗集传》:“民困于贪残之政,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两说均可供理解主题时参考.它和《伐檀》一样,都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所不同的是,《伐檀》责问剥削者用的是直呼其名的方式,《硕鼠》则用比喻以刺其政.但《硕鼠》比《伐檀》的斗争性更强.《伐檀》只有愤怒,没有反抗,而《硕鼠》则不但有愤怒,且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奴隶们在不堪忍受奴隶主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准备远走逃亡.奴隶制社会后期,大量的奴隶逃亡,曾是促使奴隶制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为可贵的是,《硕鼠》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的美好理想,试图寻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平等的社会,这虽然在当时根本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达到,但毕竟比《伐檀》单纯的指责前进了一大步,标明奴隶们在长期的反抗斗争中,已逐步清醒了阶级意识,开始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和对未来社会的合理设想,可以看作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
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端,“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贯”,侍奉.汝,指奴隶主.“三岁”言其时间之长久,并非确指.“莫我肯顾”,一点也不肯感念我们.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国”到“乐郊”,则集中表现了奴隶们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他们幻想着能找到一块理想的国土,摆脱奴隶主的压榨和剥削.“逝”,同誓,表示坚决之意.“适”,到也.“爰得我所”,犹言“乃得到了我们安居的处所”.“直”与“所”意同.全诗最后说,在这块幸福的国土上,“谁之永号”,谁还会再过啼饥号寒的生活呢?人人平等,人人幸福,再也不用哀伤叹息地过日子了.很有点象后世的《桃花源记》所设想的蓝图.
硕鼠硕鼠,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②莫我肯顾.逝将去女,③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④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⑤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⑥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⑦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⑧
[编辑本段]【注释】
①硕鼠:鼫鼠,又名田鼠,这里用来比剥削无厌的统治者.
②贯:侍奉也.“三岁贯汝”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汝,指统治者.
③“逝”读为 誓.“去汝”言离去.
④“爰”犹乃.“所”指可以安居之处.
⑤德:惠也.
⑥“直”就是值.“得我直”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
⑦劳:慰问.
⑧“之”犹其.“永号”犹长欢.末二句言既到乐郊,就再不 会有悲愤,谁还长吁短欢呢?
[编辑本段]【现代译文】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大麦粒!多年辛苦养活你,拚死拚活谁感激.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邑.新乐邑呀新乐邑,劳动价值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新乐郊呀新乐郊,有谁去过徒长叹!
[编辑本段]【赏析】
《硕鼠》是魏国的民歌,据《毛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朱熹《诗集传》:“民困于贪残之政,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两说均可供理解主题时参考.它和《伐檀》一样,都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所不同的是,《伐檀》责问剥削者用的是直呼其名的方式,《硕鼠》则用比喻以刺其政.但《硕鼠》比《伐檀》的斗争性更强.《伐檀》只有愤怒,没有反抗,而《硕鼠》则不但有愤怒,且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奴隶们在不堪忍受奴隶主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准备远走逃亡.奴隶制社会后期,大量的奴隶逃亡,曾是促使奴隶制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为可贵的是,《硕鼠》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的美好理想,试图寻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平等的社会,这虽然在当时根本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达到,但毕竟比《伐檀》单纯的指责前进了一大步,标明奴隶们在长期的反抗斗争中,已逐步清醒了阶级意识,开始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和对未来社会的合理设想,可以看作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
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端,“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贯”,侍奉.汝,指奴隶主.“三岁”言其时间之长久,并非确指.“莫我肯顾”,一点也不肯感念我们.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国”到“乐郊”,则集中表现了奴隶们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他们幻想着能找到一块理想的国土,摆脱奴隶主的压榨和剥削.“逝”,同誓,表示坚决之意.“适”,到也.“爰得我所”,犹言“乃得到了我们安居的处所”.“直”与“所”意同.全诗最后说,在这块幸福的国土上,“谁之永号”,谁还会再过啼饥号寒的生活呢?人人平等,人人幸福,再也不用哀伤叹息地过日子了.很有点象后世的《桃花源记》所设想的蓝图.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最新试题
- 1已知圆C:(X-3)^2+(Y-4)^2=4及两点A(-1,0),B(1,O).P(x,y)为圆C上任意一点,求|AP|^2+|BP|^2的最小值.
- 2已知点A为椭圆x225+y29=1上任意一点,点B为圆(x-1)2+y2=1上任意一点,求|AB|的最大值为_.
- 3I am( )some photos
- 4step out of the door
- 5工业上可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再蒸发液态空气时,什么的沸点低,先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什么
- 6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χ,方程两边应同时加上或减去几?
- 71堆煤3个月烧完,10月份用了全部的五分之二,11月份比10月少用了75%,12月用了12吨,共多少吨?
- 8matlab求解方程log(x)=tan(x),
- 9把一个长12cm宽6cm高8cm的大长方体切成2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的和最大是()平方厘米
- 10一.一批零件,甲每时做18个,乙独做12时完成.现在甲乙合作,完成任务时,甲乙生产零件的比是3:5,这批零件有多少?
热门考点
- 1已知函数y=cos²x+√(3)sinxcosx+1/2,x∈R
- 2负三点二加三又七分之三减六点八加五又七分之四=
- 3将一个圆柱体的面包切3刀成8块,怎么切?图
- 4运用公式法计算:3(m+1)^2-5(m+1)(m-1)+2(m-1)^2
- 5单质的分类有几种?
- 6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耗氧最多的是
- 7英语作文 假如你是李华,现任你们学校的学生会主席 假如你是李华,现任你们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你将代表学生会起草一份倡议 书,号召全校同学行动起来,为环保运动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下周六学校将组织 同学 在
- 8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鲜嫩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两者在细胞结构上的显著不同是什么
- 9一圆锥形稻谷堆的底面周长为6.28米高为0.6米.如果每立方米稻谷约重700千克,那么这堆稻谷约重多少千克?
- 10一个圆柱形木棒,底面半径 2厘米,高3厘米,沿底面直径纵剖后,表面积之和增加多少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