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启示是什么
提问时间:2020-07-24
答案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最新试题
- 1某工程队修一段公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4,第2周修了全长的2/7,第三周比第一周多修了2米
- 2a ( ) of rice(包) a ( ) of coffic(杯) a ( ) of mike(杯) a ( ) of apples(公斤) a ( ) of bread(片)
- 3这篇作文的词汇和句子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 4如果把钟表的时针在任一时刻作为起始位置,那么时针旋转一个平角及一个周角,至少各需多长时间?
- 5英语翻译
- 6在物理现象中:雾,露,雪,霜,分别是什么?
- 7N5分子极不稳定,需保存在-80摄氏度的干冰中.通常情况下,它采取爆炸式的反应生成氮气.该反应的化学式为( )
- 8一般现在--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
- 9校园里的春天的“春天”有几种含义?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各位大哥大姐,帮帮忙啊!
- 10非有理数是什么
热门考点
- 1兴业汽车租赁公司共有出租车120辆,每辆车的日租金为160元.经调查发现,一辆汽车的日租金每增加10元,每天出租的汽车会相应减少6辆,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公司将每辆汽车的日租金提高几个10元时,才能使公
- 2一队学生从学校出发去部队军训,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行进4.5千米时,一名通讯员以每小时1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追赶队伍,他在离部队6千米处追上了队伍,问学校到部队的距离有多远?
- 3机动车D为前进 什么是后退
- 4小学六年级数学利润率怎么求
- 5请问:季羡林先生写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 6Mike says he_______ make dumplings.这里用could还是can
- 7希望大家来回答
- 8改变物体内能方式
- 9在哲学上,能不能说,人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事物、或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 10若10的2y次方等于25,则10的-y次方等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