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18分)阅读材料据此完成问题。材料一:2003年下半年全国600种主要商品供求总量情况注:根据国际经验,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以后才出现工农业...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分)阅读材料据此完成问题。
材料一:2003年下半年全国600种主要商品供求总量情况

注:根据国际经验,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以后才出现工农业产品过剩。2004年我国人均GDP仅1 000多美元。
材料二: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及其比较
年份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
长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增长率(%)
城乡收入之比为
2000年
2.1
6.4
2.65 :1
2002年
4.8
13.4
3.1 :1
2004年
5.7
21.3
3.4 :1
   注: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之比为1.5∶1。
材料三:农业产值、就业人数、农村人口的比重

农业产值占GDP
比重
农来就业人数
的比重
农村人口占全部
人口的比重
中国
15%
50%
63.34%
工业化国家
15%
20%
40%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市场的特点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经济问题?与材料一、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6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国家应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8分)
答案
(1)商品供大于求,属买方市场。(2分)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以后才出现买方市场,而我国人均才1 000多美元。这是一种低水平的工农业产品过剩。(2分)
(2)材料二说明了2000~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大大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2分)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偏低,农村市场购买力比重下降,这是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比重下降、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制约了我国经济持续增长。(2分)
农民收入偏低,最根本的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人口比重大,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收入难有较大增长。(2分)
(3)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分)①积极推进城镇化,鼓励、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2分)②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分)③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2分)(若答“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放手发展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从扩大内需角度考查“三农”问题。从近年的高考题来看,以图表、图示等材料综合考查大的专题知识的题型较多,本题即属这一类型。第(1)、(2)问主要是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要认清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归纳总结。第(3)问要结合新农村等时政背景和教材相关知识点作答。
核心考点
试题【(18分)阅读材料据此完成问题。材料一:2003年下半年全国600种主要商品供求总量情况注:根据国际经验,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以后才出现工农业】;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2分)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请运用有关哲学原理说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的必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2005年10月1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据悉,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表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政府文告。白皮书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包括西方民主的有益成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运用所学的政治常识简要分析材料中的“鲜明的中国特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2005年7月4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感,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切实用大力气抓紧抓好。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6分)
(2)说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什么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十六届五中全会举世瞩目,“十一五”规划的建言献策活动更是见证了公众的参与热情,这份热情从最新公布的一份调查中便可见一斑。由中华环保联合会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公开征集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环保规划意见和建议大型问卷活动结果公布,8万字的《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建议书》汇集了412万公众的智慧与热情。这412万中国公众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包括海外的中国留学生。该意见建议书已报国务院,其中的内容将被吸纳到“十一五”规划中去。
(1)请运用所学的哲学常识说明国家要向全社会征求对“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6分)
(2)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
材料一:  图表1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图(单位:亿元)
 
注:(1)发达国家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份额一般为30%~40%。
(2)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企业较少,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要依靠外商或进口。
        图表2 苏南、苏北、苏中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比例(%)

材料二: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要实现产值l万亿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这必然给江苏经济带来增长方式的改变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是打造“中国创造”最重要的棋子。
(1)图表1、图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江苏如何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4分)
(3)根据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观点分析江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谋划。(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