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小题。
(1)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支持迁都一方的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思想?(12分)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4分)
答案

(1)①以客观的地理条件和政治经济条件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倾向。②以变化了的疆土面积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的辩证发展的见识。③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地理取际联系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2)在如何建都的问题上,有人以符合阴阳五行之说作为规划迁都的理由,其理论依据是唯心主义的;“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是说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由统治者是否施行德政决定的,而不是由都城的布局是否符合阴阳五行说决定的,这体现了在考虑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十分重要的道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获高票
通过。2万字的报告,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施政理念。
材料一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过程
   时间
   过程
2010年1月19日
国务院全体会议决定将征求意见稿发往全国各省区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和党政军群各部门
2010年1月22日
至2月1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学者,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界代表,企业界代表和工人、农民、学生等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
2010年2月27日
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针对网友提出的经济发展、外交、住房、就业、物价等问题一一作答
2010年3月5日
至3月14日
《政府工作报告》接受人大代表审议和政协委员讨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被吸收进报告的定稿

    (1)《政府工作报告》的诞生过程蕴含了哪些政治常识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一,分析政府上述行为的哲学依据。(10分)
材料二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我们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
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让每个劳动者备尽
所能,各得其所。要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3)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谈谈国家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四 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比较落后。同时,
中国又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使用石
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使得中国今后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必然还要持续增长。
(1)结合材料从经济常识角度思考,我国如何才能改变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
量持续增长的状况?(10分)
材料五通俗地讲,森林碳汇就是森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在确定了范围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对造林和林木生长全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这种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叫做碳汇造林。
(2)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低碳生活、碳汇造林等新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
人所熟识。并逐步转变为部分公民的实际行动,甚至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运用价值
观的知识,对这一现象加以评析。(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高一某班就某社区存在的乱倒垃圾、公共设施遭到损坏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调查。要能够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依据政治生活第1-5课相关知识,你认为该班同学可通过哪些渠道反映问题?为什么?(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老百姓说话”成为许多代表恪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大会收到的各项议案中,“关注民生”成为最大的特点,有关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三农”、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成为代表议论的焦点。
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为老百姓说话”?假如你将来当选人大代表,你将如何“为老百姓说话” ?(1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4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10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4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伊始,针对当时的实际,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由于经验不足、对国内外形势判断不准,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中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10分)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下列地区或企业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10分)
某市过去以加工贸易为主。2009年以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科技园区的
设把所有高端行业租研发企业集中到一起,形成板块。
分析:
某软件公司提出由产品经营向客户经营转变,即按照客户的要求,来配置解决方案,提供专业服务。
分析
某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就业、医疗和教育的环境,及时了解员工的想法和需求,从而引凤来巢。
分析:
某市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一直是东富西贫。为改变这一局面,该市加大对西部投入,建设大型商业开发区、休闲度假区。
分析:
某市立足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区域实际,引导农民分层次的向城市、向农村的新型社区集中,引导农民的土流转,进行集约经营。
分析:
材料二 面对粗放式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当前的环境压力,北京市委提出发展低碳经齐。经过组织专家论证和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决定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打造低碳示范园区;平倡导政府机关、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过绿色低碳生活。
(4)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提高执政能力的。(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