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材料一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决定》。连续7个一号...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决定》。连续7个一号文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年年有新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成效不断扩大,开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多年难得的好局面。今年文件的主题,是党中央在大范围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反复讨论、慎重决定的,表明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材料二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句出自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话,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新生代农民工(即80后90后农民工)约占70%。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不仅要求在打工中挣钱,更希望扎根城市、成为城市中的一员;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高,有梦想有追求,不愿从事最脏、最累、最“没出息”的工作,很多也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
材料三 小张是一位80后农民工,他准备返乡自主创业。他的家乡在重庆某偏僻的农村,那里盛产富硒土豆,其制成品市场需求大,但由于缺乏相应技术,品种单一,质量差,经济效益低下。
(1)材料一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10分)
(2)结合材料二,新生代农民工应怎样正确认识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2分)
(3)根据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为小张成功创业提出合理建议。(10分)
答案

(1)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根本动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连续7个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都不同。(2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连续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开创了农业农村经 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2分)
③认识是变化发展的,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推移。今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主题就是认识的发展。(3分)
④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党中央正确把握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了认识的发展。(3分)
(2)①人生价值包含两个方面,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追求的新型生活方式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3分)
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新生代农民工应树立正确的主观因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3分)
③新生代农民工应把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3分)
④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 人素质,掌握先进的职业技能,发扬顽强奋斗的精神。(3分)
(3)①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面向市场完善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3分)
②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3分)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4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决定》。连续7个一号】;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10年7月1日,是建党89周年纪念日。89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理想的指引下,前仆后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回答1—3题。
小题1:上述材料中的“伟大理想”是指(   )
①共产主义理想       ②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 
③社会理想            ④生活理想       ⑤最高理想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④⑤
小题2:89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伟大理想的指引下,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巨大胜利。这说明,科学、崇高的理想(   )
①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②是个人人生的精神支柱
③是社会进步的有力助推器
④是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小题3:我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是(   )
A.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C.现实奋斗目标与未来发展方向的关系D.特殊个性与一般共性的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随着全球人口的剧增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全球气候日益恶化严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这促使人们开始反思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了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少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共识,并为被人们普遍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我国某市提前洞察了这一趋势,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引下,率先布局,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新能源、改进电力技术、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材料中“低碳生活”的形成和影响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10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中“某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12分)
(3)请分别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为“低碳生活”草拟两条倡议,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09年3月27日,“志愿世博文明上海”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口号、歌曲发布仪式在上海市五卅纪念广场隆重举行。   

材料二:中国馆主题短片《和谐中国》以《论语》中的三句警句概括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述中国人民用30年时间加速发展,迈进“城市化时代”;“君子和而不同”,展现一天之内的每时每刻,中国现代城市都是如此丰富与多元;“从心所欲不逾矩”,则揭示了中国社会在崇尚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尊崇社会伦理。
(1)简要分析材料一中“志在、愿在、我在”包含的人生价值观道理。(11分)
(2)请从哲学角度阐释材料二中三句警句对我国城市发展的指导意义。(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表一: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状况(单位:元)
时间
城市
乡村
1979年
400
200
2008年
20000
8000
 表二:某地居民消费结构(%)
时间
食品
衣着
教育
旅游
1979年
75
18
5
2
2008年
30
30
20
20
表一和表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走出去”成为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截止2005年6月底,我国在境外设立的企业总数近810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368亿美元左右。分布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运用经济常识回答:在对外开放中,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