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时事政治 > 材料 2009年我国各粮食产区再获丰收!大旱之年,我国粮食为何仍然连年增产?答案在于:这几年来,国家支持粮食生产年年有新政策,补贴范围不断加大,各级政府重农抓粮...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 2009年我国各粮食产区再获丰收!大旱之年,我国粮食为何仍然连年增产?答案在于:这几年来,国家支持粮食生产年年有新政策,补贴范围不断加大,各级政府重农抓粮与农民群众务农种粮形成了巨大合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扩大,种粮投入得到保障。各地集中改造了一批中低产田,建设了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得到提高。农业部门改革和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优粮工程、高产创建等项目,粮食单产连年提高,为增加总产提供了持续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粮食“大旱之年夺丰收”的原因。(9分)
答案
国家连年推出支持粮食生产的新政策,促护了农民利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3分) 政府、集体和农民不断增加种粮投入,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2分) 各地改造和建设了一批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粮食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2分) 农业部门改革和加强农技推广体系,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了粮食单产和总产。 (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 2009年我国各粮食产区再获丰收!大旱之年,我国粮食为何仍然连年增产?答案在于:这几年来,国家支持粮食生产年年有新政策,补贴范围不断加大,各级政府重农抓粮】;主要考察你对时事政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材料一全会指出: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为什么要对党内存在的问题引起警醒并抓紧解决。(6分)
(2)材料二全会认为,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运用所学的政治常识知识,谈谈党应该如何加强自身建设。(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和平解放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生产总值达到4203亿元,比1978年增长19.6倍,是1952年的85.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3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3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33.5和28.4倍。
材料二胡锦涛***在新疆考察工作时强调,做好新疆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加快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疆,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
从经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新疆发生历史巨变的原因。(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你熟悉互联网,但你了解物联网吗?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感受奇妙的物联网世界吧。

(1)如图11所示,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物联网,向我们展开了一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的新图景。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同,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是一种什么联系?(2分)这种联系是如何建立的?(4分)
材料一: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民族的未来。物联网有望成为我国抢占一代信息技术前沿的桥头堡,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政府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早谋划,有所作为。
材料二: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研发水平、行业标准、人才队伍、相关政策、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2)物联网是创新的成果,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以不断创新为动力。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主张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发展。(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过去人
们普遍持有的消费心理,这种心理影响着人们当时的消费行为。
材料二:几年前,为满足人们对彩电、冰箱的需求,彩电、冰箱业迅猛发展;近几年,
由于人们对健康和休闲的需要,美容、健康、娱乐旅游业随之兴旺发达起来;目前,住
房和汽车已成为人们新的需求热点,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正迅速发展。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说是由什么决定的?(2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10分)
(3)居民在消费中应坚持什么样的消费观?(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材料一:荀子曰:“草木繁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该观点表明人类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2分)
材料二:荀子曰:“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哲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