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24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追逐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其中三个学习小组收集的材料和探讨...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4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追逐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其中三个学习小组收集的材料和探讨的问题,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同学:
【强国梦,几代人的夙愿】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辛努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但面对未来,中国仍面临诸多挑战: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短缺;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国际竞争也在加剧……成就“中国梦”,对于承担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关键在于全面客观地审视和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和国内条件的深刻变化,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从而将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谈谈党应如何审时度势带领人民成就“中国梦”。(8分)
第二组同学:
【宪政梦,不断接近梦想】201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实行30周年。我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民主权利、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法制保证。维护宪法权成,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起建设,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社会各方面应如何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8分)
第三组同学:
【中国梦,承继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 贵”、“和绥四方、礼通天下”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8分)
答案
(1)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分)②成就“中国梦”,既要利用有利条件,又要克服不利条件,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2分)③成就“中国梦”,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也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全面客观地审视和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和国内条件的深刻变化。(2分)④成就“中国梦”,既要注重客观条件,从中国国情出发,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需要几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2分)
(2)①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2分)②国家权力机关要科学民主立法,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2分)③国家行政机关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2分)④审判机关、司法机关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证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2分)⑤全体公民要增强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2分)⑥各民主党派和其它社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2分)(注:回答出以上任意四点,本题给满分。)
(3)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推动“中国梦”的实现。(2分)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利的精神滋养。(2分)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其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源泉。(2分)④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限定了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即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将联系多样性原理的内容概括详细,不能忽视了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解答本题的关键还在于从材料中找出成就“中国梦”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国内条件与不利条件;客观条件及主观条件等。
本题虽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但从设问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可以找到答题的方向,从材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中也可以找到答题的思路。我们可以从党的领导、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民主党派及社会团体、个人等角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展开表述。
本题也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从设问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及“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等词语中我们可以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等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特征;从材料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核心考点
试题【(24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追逐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其中三个学习小组收集的材料和探讨】;主要考察你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当代信息技术前沿呈现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宽带、三网融合“五朵金花”绽放的局面,基于宽带的移动互联网支撑物联网与计算机的协同和融合,引导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这表明
A.综合思维是事物发展的,本动力
B.掌握系统优化方法优化事物内部结构
C.整体设计就能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关键环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同作家莫言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热,迅速席卷社会“莫言效应”催生一座座经济金矿。材料主要体现了联系的
A.多样性 B.条件性C.客观性 D.普遍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以来,中国多地出现阴霾天气。专家认为,在大气环流相对稳定时期,大气层结构稳定,近地层空气流动(风速)很小,大气会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层”,加上近地层空气湿度大,以及各种污染物的堆积,从而形成了阴霾天气。单独的汽车尾气排放并不会直接导致阴霾天气。这说明
A.联系具有多样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
C.联系具有客观性D.联系具有必然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你认为下图蕴含的哲理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主要在于良好的外部环境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C.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力量
D.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2月15曰至16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注:①城填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平均城市化水平普遍超过70%。②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有10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能增加约1200亿元的消费需求。
材料二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坏境承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三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31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c******强调,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领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开放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要更加注重各项改 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着力提髙城镇化质量”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学意义。(12分)
(3)结合材料三,简述***的讲话如何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1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