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求索真理的历程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30多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新,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
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30多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新,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2010年10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房子越建越多,价格却越来越贵”。这种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某校高二(5)班学生的普遍关注。为了解开谜团,该班同学自觉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他们深入社区、房地产交易市场、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研究、讨论,最后以班级的名义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建议书,建议书上的很多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现在请你参与其中:
(2)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该班同学的做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④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误区。
(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该班同学经过认真的调查后,获得了正确的认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该班同学对调查材料进行反复研究、讨论,最后形成定论,充分说明这个道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30多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新,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主要考察你对求索真理的历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伴随城市居民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堵车成了上下班高峰期一道独特的风景。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如今却是“首都”变“首堵”,为了解决这种拥堵现状,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治堵”新政正式公布,引来一片质疑。有人认为这一措施比较全面,而且针对北京拥堵症结,可谓切中要害。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些措施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道路拥堵问题。这表明[     ]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B、同一个人对不同的事物认识不同
C、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存在差别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题型:江苏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题型:江苏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材料二:虽然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当于美国的14%,世界平均水平的65%,但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中国国内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紧张情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胡锦涛主席在APEC第十五次***非正式会议上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将全力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并提出了坚持合作应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公约主导地位、坚持科技创新等四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建议。
材料三:气候变化与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有密切的联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近年不断加大对工业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表1:中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构成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数据计算。)
(1)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锦涛主席向国际社会所作的庄严承诺以及提出的建议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1数据,指出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的变化趋势以及导致这种变化趋势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提出政府在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宁夏自治区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92年我国政府部门首次认可“文化产业”这个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10年“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经济效益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