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中国为什么必须“挺起不屈的脊梁”?(6分)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 材料:无论是汶川大地震,还是玉树地震或是舟曲的泥石流灾害,每次灾害发生后人们都能看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政府科学调度,抢救被困人员,转移安置群众等各项工作在有力】;主要考察你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
C.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 D.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
A.民族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 |
B.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
C.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为艰苦奋斗精神 |
D.民族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C.位卑未敢忘有忧国 |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A.我国重视“软实力”在综合国力建设中的作用 |
B.文化力量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唯一标志 |
C.中国与其他国家已经形成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
D.国家间的矛盾与冲突正在逐步消除 |
小题1:会议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说明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
①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②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③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④展示民族形象,增强综合国力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最新试题
- 1图1是泰州某河上一座古拱桥的截面图,拱桥桥洞上沿是抛物线形状,抛物线两端点与水面的距离都是1m,拱桥的跨度为10m,桥洞
- 2汽车刹车前速度为10m/s,刹车获得加速度大小为0.5m/s2,求:(1)汽车刹车后25s内滑行的距离;(2)静止前4s
- 3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朝中央政府设立______、太尉、______。在地方上实行__________。
- 4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两个著名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发生战争,结果,经济高度繁荣、准备十分充分的雅典被斯巴达打败。在总结雅典丢掉
- 5设函数.(1)在区间上画出函数的图象 ;(2)设集合. 试判断集合和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证明 ;(3)当时,求证:在区间上
- 62013年,我国上海和安徽首先发现“H7N9”禽流感,H7N9是一种新型禽流感,其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病毒的最大直
- 7关于美国两党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是民主党的一次胜利B.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
- 8、不等式|x-1|+|x+2|的解集为( )A.B.C.D.
- 9 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下《我的母亲》中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邹韬奋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________
- 10我国决定从今年3月起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发展改革委员会、商
热门考点
- 1Like most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the Zulu people of Afri
- 2细胞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______.
- 3已知一组数据7,10,8,14,9,7,12,11,10,8,13,10,8,11,10,9,12,9,13,11,那么
-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B.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汽水C.二氧化碳有毒,是空气污染物
- 5What is your favorite color? Do you like yellow, orange, or
- 6氧气是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物质.关于氧气的叙述有: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②氧气能支持燃烧;③通常情况下,氧气无色无味;④
- 7图中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盘和重物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盘和重物总重力的大小作
- 8小船过河时,船头偏向上游与水流方向成α角,船相对水的速度为v,其航线恰好垂直于河岸,现水流速度稍有增大,为保持航线不变,
- 9【题文】 读图甲“北半球气压带及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乙“某地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 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 10— The smell in the room is really terrible. — You said it.